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名言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名言

2023-10-13 15:31繁星中文网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名言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名言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名言【经典篇】

  1. 我看见过挨饿的孩子。我看见过母亲和妻子们的悲痛。我痛恨战争。——罗斯福

  2. 亲人不睦家必败。——(美)林肯

  3. 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爱默生

  4. 慈母的心灵早在怀孕的时候就同婴儿交织在一起了。——狄更斯

  5.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狄更斯

  6.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7. 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狄更斯

  8.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狄更斯

  9. 要用希望孩子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父母。——苏格拉底

  10. 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欢笑,就是使父母认识统一能得到巩固的伟大精神动力。——苏霍姆林斯基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名言【精选篇】

  1.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2.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3.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

  4. 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5. 感恩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品行中最不好的。

  6. 父亲们最根本的缺点在于想要自己的孩子为自己争光。

  7. 父亲!对上帝,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比这更神圣的称呼了。

  8. 父爱是高山,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鼓励我挺直脊梁。

  9. 父亲是财源,兄弟是安慰,而朋友既是财源,又是安慰。

  10. 一个男人发现他在变老,因为他开始像他的父亲。

  11. 一个父亲能管好一百个儿子,而一百个儿子却难管一个父亲。

  12. 在所有的青年人眼里,父亲是多么严厉的法官啊!

  13. 男人最然铁石心肠,但只要当了父亲,就会有一颗温柔的心。

  14. 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饰舌酗酒或其他脆弱的人心的`恶德还要厉害。

  15. 我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比父亲的保护更让一个孩子渴求得强烈。

  16. 父爱是太阳,即使在乌云密布的日子里,我也能感受到他的光芒。

  17. 爸爸是什么样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心目的爸爸是什么样的人。

  18. 父爱是一把大伞,即使在风雨交加的路上,也不让一滴水珠落在我身上。

  19.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20. 父爱是北斗,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也能让我辨明方向。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名言【热门篇】

  1. 建立和巩固家庭的力量——是爱情,是父亲和母亲、父亲和孩子、母亲和孩子相互之间的忠诚的、纯真的爱情。——苏霍姆林斯基

  2. 父母的爱应该是这样的:它能激发起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对人所创造的一切关心,激发起他为人民服务的热情。——苏霍姆林斯基

  3. 母亲的安宁和幸福取决于她的孩子们。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儿童去创造。——苏霍姆林斯基

  4. 成为母亲之后,女性美像一朵盛开的鲜花焕发出全部的力量和美。——苏霍姆林斯基

  5. 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6. 真不公平,原谅青年人寻欢作乐,却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蒙田

  7. 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维斯冠

  8. 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纪伯伦

  9. 再没有什么能比人的母亲更为伟大。——惠特曼

  10. 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11. 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界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适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德莱塞

  12. 没有和平的家庭,就没有和平的社会。——池田大作

  13. 互相赠送礼物的家庭习惯有助于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诚挚的友谊。其主要意义并不在于礼物的本身,而在于对亲人的关心,在于希望感谢亲人的关心。——伊林娜

  14. 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热爱和尊敬的父亲和母亲是非常幸福的。——伊林娜

  15. 良好的家庭传统有助于家庭成员相互尊重,有助于家庭建成一个友爱的、生气勃勃的集体。——伊林娜

  16. 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大仲马

  17.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尔

  18. 只有健康的、建立在无条件爱的基础上的家长同孩子的相互关系,才能消除一切生活上的危机。——罗斯·坎贝尔

  19. 我们有谁看到从别人处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从父母处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诺芬

  20. 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小路实笃

  21. 母亲在家事事顺。——阿尔科特

  22.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瓦普察洛夫

  23. 一个高尚的人,如果有一个像他自己一样的儿子,其乐一定不亚于他自己生命的延续。——斯梯尔

  24. 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贺拉斯

  25. 母爱乃世界上最伟大的势力。——阿瑟·米

  26. 母亲,我祝福您,因为您知道怎样把您的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他将在人生的战斗中获得胜利。——阿斯杜里亚斯

  27. 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机会。——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28.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9. 母爱胜于万爱_莎士比亚

  30. 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_莫泊桑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以及相关的文化常识。

  2.掌握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二、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以及行文特点。

  2.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

  3.区分文章在谴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汉语写作的不同,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

  三、情感目标

  1.感受母爱和父爱的无私、博大与精深,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与伟大。

  2.由父母之爱联系周围其他多种形式的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培养自己博爱、仁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2.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文章在谴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汉语写作的不同,举例分析说明。

  2.父母对自己世界的影响。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请看多媒体画面或张贴画:画面①,儿童跌倒,妈妈急忙扶起,呵护,询问。画面②,父亲指导孩子如何学习,如何行事。

  询问:画面①②表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可能的回答:爱护、关心、体贴、教育……

  教师引导:本质是爱。

  2.询问:能否列举若干父母爱自己的例子?

  生举例二至三个即可。

  教师引导:上述都是具体可感的事例,那么,在理论上、哲学上,到底应该如何论述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哲学家艾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

  二、解题并介绍文章涉及的文化常识(知识目标)

  1.多媒体或者幻灯片展示

  艾弗罗姆,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新弗洛伊德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生于德国,1934年流亡美国。他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撰写了大量著作,主要有《爱的艺术》《基督教义的发展》《逃避自由》《心理分析和伦理学》《让人占优势》《为自己的人》等。他论述最多的是人的存在、人的本性、人的爱、人的异化、人的解放等。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著有《梦的解析》《超越愉快原则》等。

  马克斯韦伯(1864―1920)德国社会学家,著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等。

  荣格(1875―1961)瑞士精神病学家,著有《无意识过程心理学》等。

  2.本文节选自《爱的艺术》一书。《爱的艺术》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各种形式的爱―母爱、兄弟之间的爱等等―基本要素有四个方面:关心、责备、尊重和了解。母爱是无条件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等等。

  本文标题中的“爱”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前面的“父母与孩子”则限定了所写内容的范围。文章主要论述了父母之爱的条件性以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

  三、学生速读全文,提出问题(知识及能力目标)

  1.划出生字词或者重要词语,自查字典解决,扫请文字障碍。

  2.根据文章内容,将全篇划分为三大部分,并总结大意。

  (三分钟后)

  1.让两位同学起来说出所找词语以及解决的结果,根据情况,教师明确如下:

  孤立无援:不能得到同情和帮助。

  休戚相关:欢乐和忧愁一起分享,有利和不利的遭遇一起经历。

  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有岔出了新的问题。

  归根结蒂:归结在根本上。

  惶恐:惊慌害怕。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2.让两位同学起来说出文章结构划分情况,教师指导明确,并在黑板上形成提纲:(利用多媒体展示)

  (一、二、三为大的层次标志,1、2、3为自然段标志)

  一(1、2、3):论述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感受和体验母爱的能力的发展。

  二(4、5、6、7):阐述父爱的性质,以及父爱与母爱的根本区别。

  三(8、9):指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回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他达到综合,成为自己的父母。

  四(10):总结全文。

  (注意过度段和过度句)

  由此看出,本文的思路是:

  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即人的成长成熟过程,层层深入,阐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性质极其发展变化的。孩子从以母亲为中心转到以父亲为中心,然后最终与他们分离,并在自己心中同时拥有父母两个世界,从而达到奠定灵魂健康和成熟的基础。

  四、跳读课文,筛选信息,找出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知识目标)

  (两分钟后,让一位学生发言,教师指导明确,形成提纲如下)(利用多媒体展示)

  1.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本质上:

  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是祝福,是和平。

  父爱是有条件的,它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象。

  人生关系上:

  母亲代表自然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父亲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作用上: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信心。

  2.母爱和父爱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母爱:

  积极面: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母爱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父爱:

  积极面:父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五、同学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感觉有的句子比较长,或者句法顺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理解上有些困难。主要因为这是译文,必须符合原文的风格。请找出该类句子,准确理解其含义,并试着用现代汉语的方式换一种说法。(能力目标)

  (学生寻找并讨论两三分钟后,找几个学生说出所找的句子极其理解。教师取其交集,举例明确如下。)

  1.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在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

  分析:用假设的语气表达婴儿出生时的情况,这种虚拟语气表现了作者使用语言的严谨性,语句用“仁慈”修饰“命运”,为后文母亲对孩子的无私关爱作铺垫,形象地表现出母爱的特点。

  自我说法:有母亲保护婴儿,他才不会感到离开母体的恐惧。如果不这样,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

  2.他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相互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

  分析:形象地描述了孩子与人最初的交往,排比的句式概括了婴儿成长中的特点。通过这种描述得出一种结论和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然后用“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一句引出对母爱特点的描述“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最终得出结论:母爱是无条件的。

  自我说法:他被人爱,因为他是母亲的孩子。所以,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

  3.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 人带来快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此外,靠努力换取的爱常常使人痛苦的感到: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底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分析:用虚拟语气提出自己的问题,靠努力得来的爱不是永恒的,用对比写出人们渴望母爱的最大原因,同时这种议论也引出了下文对父爱的论证。“被人需要而已”一句更能对比出母爱的伟大来。

  自我说法: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因为可能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快乐,也许会节外生枝。靠努力换取的爱常常使人痛苦,因为这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而是使对方快乐,被人需要而已。

  4.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上。

  分析:用对比的手法,阐述孩子接受父母影响的实质和内容,说明孩子是如何发展母亲的良知,而又发展父亲的良知的。

  自我说法: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认为,人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我认为,人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上。

  六、根据以上句子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父亲母亲这两个世界带给你哪些影响,你是怎样不自觉地同时拥有这两个世界的。(能力情感目标)

  (思考讨论两分钟,学生起来发表看法,老师适当引申,培养学生爱心,增加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提示性明确:

  1.人生下来最初几个月和最初几年同母亲的关系最为密切,母亲一直不辞劳苦,无条件的抚养和关爱孩子。(让学生举例)

  2. 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后,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让学生举例)

  3.一个成熟的人既发展了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父亲的良知,最后达到综合。(让学生举例)

  七、除了父亲母亲,还有哪些人关爱过我们,让我们感动不已呢?请讲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小事情。(能力情感目标)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拨爱心的表现,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八、作业(能力情感目标)

  写一个父母或者他人对自己具有爱心的小故事。要求写真人真事,有真情实感。

  (目的,培养感受爱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