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名言

班超投笔从戎的名人名言

2023-03-27 10:08繁星中文网

班超投笔从戎的名人名言

班超投笔从戎的历史典故

  今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班超投笔从戎的'历史典故。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班超便和母亲一起随哥哥来到洛阳。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素材解读:

  陈涉曾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所谓燕雀,鼠目寸光,蝇营狗苟,得过且过而已。所谓鸿鹄,见一叶而知天下秋,处一室而知四海阔,食一餐而明百般味。只有敢于打破平衡,奋力拓新者,方能锻造坚韧不拔之志,成就惊天动地之业。

历史典故:投笔从戎

  执著于人生的梦想,是一种勇气和智慧。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历史典故:投笔从戎,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投笔从戎:笔与戎,都只是工具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释义】投:扔掉。戎:军队。放下手中的笔,参加军队。指文人弃文从军,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历史典故】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是东汉时期很有名的将军,也是一位十分杰出的外交家。他从小胸怀大志,不拘小节,但是对父母非常孝顺。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因哥哥被聘为校书郎,而和母亲一起来到洛陽。

  因为他写得一手好字,加上家中比较贫寒,便受官府的雇用,抄写文书,以此谋生。为了将这份工作做好,班超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直到很晚才睡。

  有一天,他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觉得这份工作实在无聊,想到自己远大的志向,忍不住站起来,将笔狠狠地掷在地上说:“大丈夫即便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为国家的外交作贡献,以取得封侯,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周围的人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回应说:“凡夫俗子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傅介子和张骞都是西汉人,曾经出使西域,立下无数功劳。自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接着,朝廷采取他的建议,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班超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成长心语】

  执著于人生的梦想,是一种勇气和智慧;但埋葬旧的梦想,告别旧的自我,孕育新的梦想,则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尤其是在已经有所成就的时候,这种选择无异于彻底地否定自我,需要极大的勇气。敢于中途变革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之士。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毅然作出“投笔从戎”的决定,这是班超为后人所推崇的主要原因。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少年,把学习搞好就是为国家作最大的贡献了,只有把基础打好了,才能用双手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班超投笔从戎成语故事

  投笔从戎,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间乎?”

  班超是东汉名将。他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都是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班超在少年时,读过许多历史等方面的书籍,对张骞、傅介子等历史人物,班超非常敬仰。班超立志要像他们那样为国建功。

  公元62年,他哥哥班固被任命为校书郎(管理书籍的.官)。赴任时,班超与母亲也随同一起到了京都洛阳。那时候,他们家生活比较困难。班超就接受官府雇佣,做抄书工作。为了多挣一些钱来补贴家用,他常常工作到深夜。

  班超很不满意这种庸庸碌碌的生活。他投笔长叹:“男子汉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才有出息!怎能这样混日子!”周围的人听到班超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话都讥笑他。班超激动地说:“鼠目寸光的人怎能理解壮士的志向呢?!”

  后来,班超进入军队。公元73年,奉车都尉(皇帝的高级侍从官)窦固出击匈奴时,窦固让班超带领一支部队出征。班超带领将士们英勇奋战,消灭了许多敌人,为重开西域的通道建立了卓越功勋。

班超弃笔从戎的典故

  东汉都城洛阳,一群年轻人正在一个房问里伏案抄写,不时还有人边写边议论这次能赚多少钱,可是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叫班超的人却一直沉默不语。突然他站起来将手中的毛笔狠狠地往地下一摔,众人回头诧异的注视着他。班超严肃的说:“男子汉大丈夫应当为国杀敌立功,我们怎么能安安稳稳地坐在这里,过这些抄抄写写的日子呢?”众人先是一愣,接着有人起哄:“哼!看不出班超这小子,连饭都吃不饱,还想去立功受封呢!”班超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愤然离去。

  班超生气的回到家,正在整理书籍的父亲班彪看他一脸的不高兴,大概猜出了几分,于是就把他和兄长班固、妹妹班昭一起叫到面前。父亲问道:“你们兄妹三人的志向都是什么?”班固、班昭回答说愿意像父亲一样编写史书,而班超却说:“我的心愿是领兵打仗,最好像博望侯张骞那样率队出使西域!”父亲非常欣慰,语重心长的对他们三个说:“你们都有远大的志向,这一点我非常高兴,但你们要记住,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心浮气躁,只有踏踏实实,打好基础,那么等机会来时,你们才不会错过。”不久,班超果然投笔从戎,跟随猛将窦固与匈奴作战,立下战功,成为一名年轻的`将军。

  汉宫金殿上,汉明帝得知匈奴被驱赶到漠北边境时,大为宽慰,对窦固和班超大加赞扬,并且封班超为“假司马”。汉明帝主张罢兵,就此停止对匈奴作战,可班超却上奏说:“现在匈奴虽然已经逃走,但还经常骚扰我边境,臣担心,一旦给他们喘息的机会,他们会卷土重来,到那时,后果将不堪设想!”汉明帝询问班超该如何办才好,班超回答说:“漠北离我们中原万里,出兵很难,当务之急是派出使节,联合漠北诸国,共同抵抗匈奴。

  臣愿意带领三十六人出使西域!”汉明帝当场应允。班超第一站来到鄯善国。鄯善国的国王盛情款待了班超一行人,班超对他痛陈利害关系。国王经过深思熟虑,表示愿意联合西域各诸侯国共同抗击匈奴,班超很是高兴。席间,一个官员突然急匆匆的赶到国王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国王的脸色立刻紧张起来,随后匆匆的走了。班超一行人感到非常的不解。过了不久,国王又回来了,让士兵将鄯善的服装发给班超等一行人,众人才心安称谢。可是此后一连三天,班超去求见国王篇署和约,却总是被国王以生病为由拒之门外。班超仔细地回想起那晚的情景及国王慌张的神色,觉得其中必有蹊跷,于是暗中派人去调查。

  原来在鄯善国王宫中,匈奴使者突然到来,责问国王是否收留了汉朝的使者。国王佯装不知,暗中派人催促班超等人回国,如果不从,就要对他们下手,宁愿得罪汉朝,也不得罪匈奴。这些话恰巧被班超派去调查的人听到了,他急忙去报告班超。班超立即将下属召集起来,说:“同来西域,为的是立功报国,现在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鄯善国王态度就已经大变,如果他把我们交给匈奴,那连尸骨都回不了家乡。

  大家看怎么办?”众随从异口同声的说:“事情紧急,一切听从将军安排!”班超激励大家:“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今天咱们连夜突袭匈奴使者营地,发起火攻,乘他们摸不清楚我们底细的时候,一举消灭他们,这样鄯善国才会与汉朝和好。”入夜,班超率三十六名随从用火攻偷袭匈奴营地,匈奴众使者除一人逃脱外,其余都被烧死了。

  随后,班超率众闯进宫殿,国王连忙召集军士将众人包围。国王责问说:“哼,班超,我好好对待你,你竟然把匈奴人给杀了,我以后怎么向匈奴人交代?我要把你送到匈奴去!”班超大笑说:“我只知道匈奴一百三十多人死在你们部善国,你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我们都穿着鄯善国的服装,在匈奴人的眼里,凶手是鄯善国的人!匈奴使者我们并没有全部烧死,还有一个人逃走了,我想他明天一定会在单于的帐中讲述鄯善国是怎么将他们的使者杀死的。”国王听了,瘫坐在地上,自知已经无退路,只好下令军士退下,换了副而孔,满脸堆笑说:“尊敬的汉使,本王刚才只是开个玩笑,以做试探。来人!拿盟书来!”两人当即在盟书上签字、落印。

  班超年少时便不喜舞文弄墨,认为那样将没有出息,他的最大愿望便是击退匈奴,为国家的边境安定尽自己的责任。后来班超率领手下出使西域,受到西域国家的刁难与威胁,但机智勇敢的班超竟然带领几十个人杀入匈奴大营,不但赶走匈奴使者,更使得西域小国对自己另眼相看,终于顺利的完成了使命。

  如果班超像其他人一样自小就泡在书房里读书习字,他一生的大志恐怕很难得到施展的机会,就更谈不上后来的出使西域为国家立功了,可是班超毅然弃笔从戎,终于成为一代名将,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