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名言

待人接物的名言警句

2023-10-03 12:18繁星中文网

待人接物的名言警句

为人处世之道名言

  为人处世之道名言一:

  1.走错路没关系,只要真诚改过,就会洗净你以往的生命与伤痕。

  2.后悔之泪,可以洗罪过之污。

  3.过失多端累此身,急须改悔莫因循,自家过错知多少,哪有功夫说别人。

  4.衣物有破损时必须趁早修补,以免越破越大。同样地,如果我们放过毫不起眼的小缺点,很可能会变成大缺点,终于酿成不可收拾的大害。

  5.有真实的决心,打胜自己的过失,必有无穷的快乐涌现出来。

  6.佛教曰忏悔,耶稣曰悔改,孔子曰过则勿惮改。凡古之大宗教家、大教育家之主旨,无不提倡此义,以为立身进德之不二法门。

  7.做人要有三诚:诚意、诚身、诚行。

  8.诚的.首要是言不妄,爱的根本是心中生。

  9.以诚相见,心心相印;以私相见,格格不入;以公相见,行动一致;以私相见,各走极端。

  10.人们无法避免犯错,但智者懂得由错误中学到新的智慧。

  11、自己害自己,莫过于乱发脾气。

  12、能善用时间的人,必能掌握自己努力的方向。

  13、犯错出忏悔心,才能清净无烦恼。

  14、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不要心存等待,等待才会落空。

  15、天上最美是星星,人生最美是温情。

  16、君子如水,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17、稻穗结得越饱满,就会往下垂,一个人越有成就,就要越有谦冲的胸襟。

  18、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标更辛苦。

  19、修行要系缘心。藉事练心,随处养心。

  20、不要随心所欲,要随心教育自己。

  为人处世之道名言二:

  1、有时当思无时苦,好天要积雨来粮。

  2、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发愿容易行愿难。

  3、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成就别人即是成就自己。

  4、能干不干,不好苦干实干。

  5、为人处世要小心细心,但不要小心眼。

  6、人要自爱,才能爱普天下的人。

  7、不怕事多,只怕多事。

  8、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生命的使用权。

  9、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10、一个缺口的杯子,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它,它仍然是圆的。

  11.人对我不满,未必对方之错,多是自己先有错。我对人不满,未必对方之错,多是自己的肚量不够。

  12.笑是长寿的秘诀,凡事能够一笑置之、心胸坦荡、无牵无挂,就能延年益寿。

  13.幽默是将自己的感情传达给人的联系线,而且这也是自己精神正常的最好证据。宣泄感情的方式除了哭泣、呼号,我们也可以用笑来发泄。

  14.和睦,是待人接物的根本。微笑,是世上共通的语言。友谊,是心灵的润滑剂,也是人们相悦的桥梁。

《为人处世之道》读书笔记

  一、缘起

  近来需要跟师兄们互动,不能再延续以往对待外境“我就这样,你爱咋咋”的模式了,内心鸭梨山大,苦不堪言。

  我知道,这道坎要是跨过不去,即便现在逃开了,将来再遇到这样的境界,肯定还是继续这样,在想跑,又不忍心、不想认怂的状态中轮回。

  可是,怎么迈过这道坎呢?正忧愁间,看到了师父这篇开示,如获至宝。

  二、要点忆持

  1、无常无我,众缘和合。

  事实上我们感觉到的苦乐都跟这个“我”有关系,这个“我”也只是一个假名安立,我们时时刻刻都是被自我所障碍,所束缚,就是造成我们为人处世,生活学习所不能做好的原因。

  我们常常说的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无论它存不存在,它都是不实在的,在变化的,无常的。认识不到这点,认识不到众缘和合的重要性,执着不破除,就会造成很多问题。我们在道场中,一年两年三年下来,从开始的欢喜,到渐渐开始观过,把人事物看成一成不变,只看到表层,看不到整体,乃至影响到团体的协调,匀称和发展。执着自己和自己的想法,就不容易去体会,了解和认识到别人的想法是什么,别人的重要性,众人的重要性在哪里,慢慢就不能处理好众人的事情。

  只有靠佛法的智慧才能超越障碍,超越对立,超越自我,一个好的果相要呈现,也都是需要众缘和合。

  2、安住道场,广结善缘。

  就是自己的身心要在道当中来广结善缘才不会迷失自我,未来的成就也才会是在佛教,佛法上。

  道场对出家人,居士义工来说是增长福德智慧的最好的地方,千百年来有多少人在这里修行用功办道,这种加持力这种力量就特别的巨大,读书笔记出了庙门社会上面就是五欲六尘的境界,这种佛法的力量,这种道的.力量跟寺院不好比。佛法是缘起法,这种智慧就是要让我们超越对立,超越自我,超越佛教徒的身份。

  佛法是我们内心的体会,然后在我们的身语上面发出来的行为力,行为的力量。行动有力量,才能超越自己,才能与更多的人广结善缘。

  3、般若五度,如人眼目

  得到般若智慧,才能解决一切的问题。

  三、反省

  超越障碍——认识到一切都是无常,众缘和合,先放掉担忧,压力、个人习惯和猜测。

  超越自我——素质方面:团队需要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稳定,真诚,随众,以身作则,承担更多;有大局观,包容心,内心有佛法力量(勤修福德智慧,般若五度,四摄和付出)的人。

  行为方面:让每个人都知道该做什么,标准是什么。启发每个人的发心,调节成员关系,同心,同愿,同行,相互信任,善于发挥每个人所长,成就每个人的成长。

  超越对立——身心在道,认识道场的重要性、把握佛法的本质。

  虽然还是忐忑,但一点一点慢慢来吧,从要求自己开始。

为人处世之道句子锦集

  《心灵之道》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给予比获取更有幸福感。

  -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有信念而不太聪明的人,也许是一种选择。

  -能放下且放下,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生命中的遗憾。

  -我们的眼睛看外面太多,看内心太少。对外无限宽广拓展世界,对内无限深刻发现内心。

  -最重要的时间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现在马上要做的事情;最重要的人就是需要你帮助的人。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是一种大地生成的信念。理想主义不是职业主义;现实主义不是务实主义。

  -选择太多,所以困顿。

  -幸福与贫贱无关与内心相联。

  -每个人心里开出一片乐土。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

  -君子之骄,骄傲的是一种风骨。

  -由德、由仁生发出来的一种旷达的勇气。从容的内心变得镇定、勇敢。

  -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我们对生活一种欢欣的态度,就是对古典最高的致敬。

  《处世之道》

  ◎孔子的处面之道四个字:过犹不及

  ◎孔子认为“以直报怨,以德把德”才是值得提倡的。

  ◎心灵环境的荒芜,生命能量的浪费,是一种心灵资源的'浪费。

  ◎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在最亲近的人中也应该保有这种距离。

  ◎最恰当的距离是在彼此不伤害的情总况下,保持彼此的温暖。

  ◎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人生最高、最美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内心有所期待。

  ◎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我们做的事是锦上添花,其实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所有的爱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爱发脾气的小男孩:你可以向别人道歉但在别人的心灵却永远留下了一个洞。

  ◎孔子之慎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经典语录出自: 雨露文章网

  ◎让自己的快乐成为一种能源,去普照世界,温暖别人,让我们的亲人在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慰籍的理由。

  《君子之道》

  ◎君子的标准: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好相处的人。

  ◎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的便宜的人。

  ◎恒心和定力是一个人接近君子的标准。

  ◎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古典的美就是一种和谐的美。

  ◎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

  ◎从自身修修养做起,一个真正的君子,从现在起做最好的自己。

  ◎圣经里面说:世界上追不来的三件事是说出的话、射出的箭和失去的机会。

  《交友之道》

  ◎好朋友是一本书可以打开一个世界,开创一个好生活;朋友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宽容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

  ◎过分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更恒久。

  ◎对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的关怀中折射出的一种光芒。

  ◎一个人燃烧了一场愤怒,也是一件不好的事。

  ◎技术永远不是最终的保障,人规避危险的理智是最根本的前提。

  ◎过分你的优柔寡断是在浪费你的生命能源。

  ◎结交那些享受生命的安贫乐道的朋友。

  ◎结交好朋友要有“仁”、“智”二字,有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

  ◎陶渊明守着无弦琴,弹奏心灵的音乐。生活中的快乐与物质无关,真正的快乐来自心灵、教养、憧憬。

  ◎机遇是一个怪物,迎面走来时心存疑虑,走过时却永远抓不着。

  ◎朋友是清明理性让你远离危险的人,是开明坦荡给人快乐的人。

  ◎与其跟他人斗,不如与自己的能力斗。

  ◎心灵被所得推满最后会累于得,成为生命的隐痛。

  ◎选择一个朋友只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打开一个友善的世界,拥有一个光芒的人生。

  ◎交到朋友的前提是自己修身养性,自己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个惰性元素,诘问自己配交到怎样的朋友。

  《理想之道》

  ◎我们不缺乏鸿大的理想,但缺乏理想的切实的道路。

  ◎成功的职业不一定就是你心中的理想。

  ◎表面看来毫无价值的东西,会给你一个淡定的起点。

  ◎我们习惯于自己的角色,在角色中欣然表演。

  ◎所有外在的形式是为了内心的安顿。

  ◎理想是一个人一生最在乎的东西,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去到自然中。不追求物质的奢侈,追求心灵悠游上的奢侈。

  ◎思想的力量是世界上巨大的力量之一。

  ◎理想之道给我们一个起点,给我们的心灵储备一点能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达芬奇密码,找到一种符号寄托。找到自己内心的根据地,每天给自己一点点心灵的仪式,相信我们的理想是有根的,让我们都做孔子席前一个安静的学生。

  《人生之道》

  ◎好的学习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是一种心灵的标准。清明内省,自信坚定。“立”指你的一生所为,拿什么样的标准。

  ◎物质的东西越少,人就越容易迷惑。

  ◎四十不惑,内心不惶惑。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抵抗外界的诱惑。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别人。独孤求败的境界。

  ◎最大地尊重别人,站在别人的出发点了解别人的所为,一种悲天悯人的气度。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相遇才能生成雨。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为生命的张力。

  ◎人生苦短,只争朝夕,有效率的生命,在于三十岁就有知天命的觉知

《红楼梦》教会你的10个为人处世之道

  引导语:《红楼梦》中的10大人生哲理,说透为人处世,我们一起来学习与了解。

  林黛玉入乡随俗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点评:外界的环境既然我们无法改变,那么,就去主动地适应环境吧。

  袭人众醉独醒

  袭人在沁芳桥畔遇见管葡萄的老祝妈,老祝妈说:“今年果子虽遭踏了些,味儿倒好,不信摘一个姑娘尝尝。”

  袭人正色道:“这那里使得。不但没熟吃不得,就是熟了,上头还没有供鲜,咱们倒先吃了。你是府里使老了的,难道连这个规矩都不懂了。”

  点评:我们总能在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红玉伺机而动

  只见凤姐儿站在山坡上招手叫,红玉连忙弃了众人,跑至凤姐跟前,堆着笑问:“奶奶使唤作什么事?”

  凤姐打量了一打量,见他生的干净俏丽,说话知趣,因笑道:“我的丫头今儿没跟进我来。我这会子想起一件事来,要使唤个人出去,不知你能干不能干,说的齐全不齐全?”

  红玉笑道:“奶奶有什么话,只管吩咐我说去。若说的不齐全,误了奶奶的事,凭奶奶责罚就是了。”

  点评:在这世上,机会是稀缺的,只对没有准备的人而言。

  雪雁避实就虚

  赵姨娘为其兄弟送殡,其小丫头没衣裳,因为去的是脏地方,赵姨娘又怕弄脏了自己的衣服,于是向雪雁借衣。

  雪雁是这样拒绝的:“我的衣服都是林姑娘叫紫娟姐姐收着在,去取不是不可以,但是要请示紫娟姐姐,还要告诉林姑娘,我自己倒不怕麻烦,但是一来林姑娘卧病在床不敢以这些小事打扰,二来更担心来来回回反而耽误了您的事情!”

  点评:烫手山芋我们一生中总会遇见几次,不接是人的本能,把自己撇干净则是为人的艺术。

  平儿不偏不倚

  凤姐病了,探春管家,要搞点改革,凤姐的丫鬟平儿处境尴尬,因为反对得罪探春,赞成开罪凤姐。

  宝钗却这样夸她:“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做的?从早起来到这会子,你说了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不说你们奶奶才短想不到;三姑娘说一套话出来,你就有一套话回奉,总是三姑娘想得到的,你们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的原故。”

  点评:夹缝中求生存,秘诀是既不碰这边的壁,也不碰那边的壁,然后向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

  薛宝钗比量齐观

  且说赵姨娘因见宝钗送了贾环些东西,心中甚是喜欢,想道:“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他挨门儿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

  点评:人有三六九等,待人的态度应该一视同仁。

  王熙凤八面玲珑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夸林黛玉)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夸迎探惜三姐妹),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夸贾母)。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说着,便用帕试泪。

  点评:一朋友到我家做客,恰好那天我儿子带女朋友回家。朋友说一句,这孩子跟他爸一样,会挑!一句话夸了四个人!我们可以不爱说话,但要学会说话。

  刘姥姥难得糊涂

  鸳鸯与王熙凤为了讨好贾母,故意捉弄刘姥姥。事后,当王熙凤和鸳鸯向刘姥姥道歉时,刘姥姥却说:“姑娘说那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

  点评:做个明白人,难得糊涂事。

  贾宝玉抱诚守真

  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

  点评:人生最难得的是知己,知己贵在交心。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但总有例外。

  尤三姐从一而终

  尤三姐个性泼辣刚烈,不像姐姐尤二姐般任人摆布。她倾心柳湘莲,一直在等他,她说:“终身大事,一生至一死,非同儿戏。这如今要办正事,不是我女孩儿家没羞耻,必得我拣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才跟他。要凭你们拣择,虽是有钱有势的,我心里进不去,白过了这一世了。”

  点评:生而为人,总得有点坚持到底的原则,纵使被滚滚红尘淹没,我也义无反顾。

  《红楼梦》中的两个世界

  《红楼梦》里有另外一个世界——大观园。大观园是一个园林,园林本身颇能体现老庄思想。在园林中,它的路故意不做成直的,而是弯的,曲径通幽,它让你觉得园林是休闲和游玩的地方。

  古代人的世界有两个,一个是打开门跟别人见面的客厅部分;另一个是后面花园的部分。花园是比较私密的。如果走进北京的故宫,你会发现,路是笔直的,两边是对称的,这是儒家的伦理。你走进太和殿、保和殿,然后到正大光明殿,它们同样也是在一个水平线与垂直线的布局之下。如果走到园林,你会觉得你的身体忽然变得非常自由,有一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会渴望发现生命里新的可能性。

  《红楼梦》里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儒家的世界,一切的东西都可以规范到非常严格,还有一个世界是园林的世界,可以恢复自我、恢复个性。贾宝玉最怕到前面,他一到前面就要面对爸爸逼着读书、妈妈管教,以及老师上课这些问题。他才十三岁,他最喜欢躲在大观园,在那里他可以无法无天,因为大观园是一个自由的天地。

  在《红楼梦》之前,有一个重要的戏曲文学是《牡丹亭》,其中两出戏叫做“游园”、“惊梦”。讲的是一个女孩子,被爸爸逼着去读书,她觉得很无聊。她知道外面春天来了,她家有一个大花园,那里百花盛放,而她才十六岁,像一朵花在开,她很想去游园。舞台上游园那一段戏就带出她的少女情怀来,她在那边做梦,梦到一个男孩子来找她。我们看到中国古典文学关于少男少女的情爱故事都发生在园林,不是在正厅。因为正厅里面全部是祖宗牌位,你不敢想这种私密的事情。要幽会就在园林,也就是后花园。

  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其实有两个“我”,一个是跟别人接触的公开的“我”,还有一个是自己活动空间里那个私密的“我”,这两个“我”合起来才是一个真正的“我”。外面这个“我”很大部分是为了适应人与人的来往,不能完全说他是一个假的“我”,修饰过的部分会比较多;另外一个压抑下去的“我”,在私密的空间里,在贾宝玉的园林世界里的那个“我”,是一个比较真实的“我”。

  贾宝玉在园林当中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男孩,老是跟姐妹们打打闹闹,可是他一出来看到爸爸时,立刻两手垂下来,准备挨骂。这里可以看到贾宝玉的两个世界,或者说所有《红楼梦》的人物都有两个“我”。作者在第一回跟第二回用了甄士隐的“甄“和贾雨村的“贾”这两个姓,已经在讲“真我”和“假我”这件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