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名言

雨果关于圆明园的名言

2023-05-02 02:41繁星中文网

雨果关于圆明园的名言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小诗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小诗

  每当走进圆明园

  都会感到心灵震撼

  一座史无前例的皇家园林

  曾经百花盛开辉煌灿烂

  亭台楼阁精致美丽

  大水法喷射出珍珠串串

  无数建筑

  汇集着祖先的智慧

  坐落在西山风景之巅

  清朝后主的无能

  丧失了祖国主权

  八国联军的铁蹄

  践踏.掠夺.焚烧

  无数的珍贵国宝失去

  豪华无比的建筑

  被践踏的只剩下断壁残垣

  这是耻辱的见证

  万代子孙牢记心间

  看那一座座楼宇的`基石

  看那只剩下的石栏杆

  抚摸着伤痕累累的断壁

  心灵在颤抖在震撼

  如果没有侵略者的铁蹄践踏

  这里的图画将是多么灿烂

  全身的血液沸腾着

  奔涌着一个呐喊

  振兴我中华 , 站立在世界之巅!

关于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导语:《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优秀的传统课文,文章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下面小编教您写这篇课文的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并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认识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感想:

  一、成功之处:

  1、借助多媒体课件,结合书面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是本文教学的难点。而当年的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即使在当时也没有多少人亲眼见过。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它的辉煌,光靠书上优美的语言文字描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多媒体课件,生动再现当年的样子,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实现这一目标时,我先利用“检查预习”中的一些四字词语,让学生抓住课文内容,概括圆明园的特点,并由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孩子们小组内合作学习,读课文相应段落,并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交流。在此过程中,配上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充分感受到了圆明园的辉煌,为下文“被毁”架好至真至美的情感场,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就是一个悲剧。

  2、辉煌到毁灭,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我在引导孩子探究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之后,再过渡到圆明园“毁灭”部分:让孩子们先各自用心读课文这个段落,你觉得哪些字眼儿必须重读才能表达你的心情,就在下面画上线。然后让学生读自己画的词语,并说出为什么,再试着品读自己画的句子,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尊重了学生读书的自主性。接着我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段,激起学生的义愤,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心情,发言踊跃,有的孩子眼中包含着悲愤的泪水,那哽咽的话语让每个听课的老师都为之动容。此后通过补充材料,让学生更加认识到了清朝政府的腐败。这样,让学生在课本圆明园的废墟旁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学生奋笔疾书,欲罢不能,交流中让学生意识到了振兴中华民族责任感,为课后的读后感写作积蓄了力量。

  3、抓住教材的空白点进行补白,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大容量。如,简介圆明园的占地面积,把它和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相对比,想象583个双语学校有多大,感受圆明园的建筑规模的宏伟。读着第三段,让学生想象:漫步在这样的园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在看完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后,学生尽情谈自己的感受,接着叙述:同学们,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毁一座建筑,只需几分钟。在350公顷的圆明园内,大火同时燃烧三天三夜呀!我的沉痛语调已让学生的.心紧缩成了一团,静默几秒钟后,我指多名学生说——你仿佛看见什么被烧毁了?通过读课文,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已经到了极致,但仅仅这些仇恨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反思,还需要树立振兴中华的决心与信心。于是补充旧中国的腐败落后的资料以激起民族危机感与责任感,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写话,交流,朗诵,宣誓,学生的情绪达到了高潮,课堂也在高潮中结束。

  二、不足之处:

  1、教师预设的痕迹过于明显,剥夺了学生个性思维的权利。如品读“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一段话,我让学生思考从哪些词体会到什么,而我的课件中已经把“上自”、“下至”、“博物馆”、“艺术馆”这几个词变了颜色,学生不用思考就能找到。教训: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担心孩子想不出来,不要担心浪费时间。让孩子体会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快乐。

  2、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课堂评价要机智,要富有激情,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尽量不重复学生的答语。

  总之,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学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进一步提高自己。感谢领导和同事们给我提出真诚而宝贵的建议!

关于《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思路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思路。课文用大篇幅的高度概括的语言,写出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部分,而略写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意在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宽,尤其是经过长期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具备了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切实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教师在关键处作些点拨和引导,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认真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通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

  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想知道吗?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内容,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语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思路》。(明确读的要求,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卡片、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默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4)读了课文,你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自由质疑,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说,教师不作具体的'解答。)

  (5)对比感受,体会“置身幻想境界中”这句话。(现实生活中没有“蓬莱”、“武陵”,是人们根据想象建成的,所以会有“置身幻想境界中”的感受。教师读这一段,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

  (6)指点:古代劳动人民多了不起,他们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当你了解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可自由发言,进行德育渗透,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

  (7)课文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8)交流体会圆明园上怎样被毁灭的。(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恨)

  (9)练习感情朗读

  (10)齐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理解“不可估量”,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思想教育。)

  三、拓展与巩固

  (1)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2)总结谈话。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你们还想了解什么?下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讨论,好吗?

关于圆明园毁灭有感

  我们上了《圆明园的毁灭》这一刻,我们的感受都很多,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我们感到愤怒、生气,更多的',则是惋惜。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还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圆明园里面藏有、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

  186x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8日-19日,园中的建筑被烧毁。至今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这样的屈辱历史事件还有很多,如南京大屠杀、台湾、香港被占领。现在,我国富起来了,如果我们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一定会使祖国更富,更强,祖国的未来就靠我们了,我们一定不要再让历史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