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名言

言传不如身教的名言

2023-05-16 00:37繁星中文网

言传不如身教的名言

言传不如身教作文800字

  “铃铃铃……”上课了,我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向教室,在教室门口我就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同学们能这样积极,我的心理甜滋滋的。

  环视四周,让我不免有些失望。不规则的垃圾,在讲台附近逗留,可是,竟然没有人察觉。真正的是他们的懒惰,这一点我很清楚。于是,我叫了两位我认为比较乖的学生在下课时间打扫。

  伴随着下课铃声,期待的眼神一直在观察他们的举动。铃声响后,他们缓缓的离开教室。大约过了3分多钟才走进教室,让我惊奇的是:他们一人拿着一把扫把,很不情愿地打扫起来。性子急躁的我看着很是不耐烦,可是,想想他们还是小学生就忍下来了。扫啊!扫啊!动作像跳慢舞一样缓慢。直到扫完,两人把垃圾扫成一堆之后,就拿着扫把在四处观望,难道是希望谁拿撮箕给他们,还是在等待对方?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用柔和的声音对他们说:“你们两不拿垃圾撮,准备用手把垃圾拿下去吗?”这时,他们还是像两个挑水的和尚一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直到我加强了语气,那个女生才跑下去拿垃圾撮。刚撮完不久,上课铃声就响了,令我惊奇的是:他们竟然用了几秒钟就上来了。我问那个女生:“小唯,你把垃圾倒哪里了,是放扫把的那只桶里吗?”她点点头。于是,我的怒火从心中熊熊燃烧,火山爆发了。“你们不倒,我来倒。”我怒气冲冲的走出教室。跑去把垃圾倒了,那一刻,我也发现自己的动作过大了。孩子犯错应该教育,可是,会想起我平常对他们的尊尊教诲,我是多么的柔和。结果,还是没有什么效果,现在孩子与生俱来的自私还是无法抹去。他们只限于狭小的个人,从来不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只要自己多做一些便觉得吃亏了。

  回到教室,所有同学的坐姿都非常好。所有的语言都比不过一次行动来得彻底。这一次,他们总算改变了许多,上课的时候,不用我多提醒,他们也能做的好好的了。

  放学的时候,我是最后一个走的,我故意把门忘记关起来。排队结束后,有几个学生提醒了我,我只是淡淡的面带微笑的说了一句:“等一下我去关。”结果两个女生自告奋勇的说:“老师,我们上去关吧!你就不用上去了。”“没事的,你们早点回去。”我安慰道。可是他们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老师,我们忘记东西在上面了。”我偷偷观察到,实际上那是一句善意的谎言。孩子长大了,用语言说教始终抵不过用行动说教。

高考满分作文预测:身教重于言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编收集了高考满分作文预测:身教重于言传,欢迎阅读。

  身教重于言传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但是这些父母们有没有想过,你们是龙父,龙母吗?魏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子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各个港口,他的儿子叫伊东·布拉格,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布拉格之所以能取得后来的成就,与父亲从小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布拉格后来接受访问时说:''父亲是我的第一位老师,从小他就教育我,不论什么事情都要从本质去看,是父亲的行为感染了我.''中国不也有一句谚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于''孟母三迁'',''曾子杀猪''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自此,我不禁要发出感慨:前人尚且如此,今人又何待言?

  有一位老教育家曾说过:''现在的社会,普遍流行着一种四&二&一综合症.那就是四个祖辈的,两个父辈的`围绕着一个小太阳转.''现在的家长在孩子的身上寄托了太大的希望.经常会对孩子说:''你要怎样怎样,你不能骂人,不能打架,要好好学习.''殊不知,家长的言行早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了你的孩子.要知道身教重于言教啊!

  家长的用心我们都能理解.但是,你若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天之骄子,你也应该严于律己.因为孩子常常会把自己的父母当作榜样.你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他.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带孩子去坐公交车,遇到有老年人上车没有座位,你告诉你的孩子要给老年人让座,而你自己却坐在那里.孩子只会不情愿地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他不会记住以后也要这样做.

  真心地对天下的父母们说:''当你们成为龙父龙母时,相信你的孩子也定会成龙成凤.因为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用语言传递文明作文

  没有泥石的聚积,就没有高山的巍峨;没有星星的聚积,就没有夜空的璀璨;没有江河的聚积,就没有大海的波涛;没有文明的聚积,就没有社会的.美好。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重视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强调“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内涵往往是从言行举止中体现出来的。我们的文明礼貌、举止端庄能使交往和谐,也有助于提高人的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会使我们生活更和谐。

  “请”、“您好”、“谢谢”是现代社会使用频率次数最多的文明敬语。还有许多敬语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与人初次见面时可用“久仰”;很久未见可用“久违”;等候客人可用“恭候”;请人勿送可用“留步”;陪伴朋友可用“奉陪”;中途先走可用“失陪”等等。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到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儿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一直都没有见到叫张村的地方。

  这则故事就告诉了我们:粗野是愚昧的胎记,礼貌是文明的证书。对待他人,我们应该好言相待,使用文明敬语,而不能恶语伤人。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也能做到文明待人:学生再进办公室前应先敲门后立正喊“报告”;向他人借东西要说“谢谢”;碰、撞到他人要说“对不起”等。下面的主人公就值得我们学习。

  在一次公司招聘中,每一位应聘者到了办公室,工作人员都会给应聘者送一杯饮用水(用一次性纸杯),然后提出各种问题。十位面试者都十分出色地回答了各种问题,但只有一位应聘者在工作人员送上饮用水时说“谢谢您”,并在问话结束后把所用的一次性纸杯带走,这位应聘者因为他使用了文明敬语“谢谢您”和礼仪文明最后获得了这个岗位。使用文明敬语从某种角度说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美国前哈佛大学校长伊力特曾经说过:“在造就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教育中,有一种训练必不可少。那就是,优美、高雅的谈吐。”文明敬语是构成文雅谈吐的重要部分,也是展示谈话人风度与魅力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而且直接影响到问题的解决、沟通的成功。让我们讲文明,讲礼节,熟敬语,讲敬语,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吧!

2016年高考作文猜想:梁氏家教,身教重于言传成大器

  高考语文考试中作文所占的分值是比较大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梁氏家教,身教重于言传成大器作文,欢迎阅读!
 

  【作文素材】

  素材(一)

  2016年4月14日,91岁的火箭专家梁思礼在北京去世。

  这位老先生是中科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这些头衔,都极有分量。但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身份:梁启超的儿子。

  梁启超一共有九个子女,其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个院士,其他的子女也几乎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号称“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长女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

  长子梁思成,杰出的建筑学家。

  次子梁思永,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开拓者之一。

  三子梁思忠,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军官,参加过淞沪会战。25岁不幸早逝。

  次女梁思庄,我国图书馆学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

  四子梁思达,经济学家。

  三女梁思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长期从事对外友好联络工作。

  四女梁思宁,在姐姐梁思懿影响下投身新四军,从事宣传工作。

  五子梁思礼,著名的火箭控制专家。

  但是莫忘了,名门子弟中,也出了许多不成材、不成器,甚至为非作歹的例子。像这样兄弟姐妹九个人,各自都在不同的领域有所成就,一定与他们接受的家庭教育分不开,与他们的父亲分不开。

  梁氏兄弟姐妹九人中,有七人都曾经留学海外,而且都是哈佛、哥伦比亚大学这样的名校。学成后,他们全部选择了回国。在梁家,“报效祖国”这四个字,从来不是一句说来好听的空话。

  而这,或许正是我们为何如此尊敬梁氏一家的`原因。在这个崇拜成功、膜拜金钱的时代,总该有人提醒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精英。

  素材(二)

  2015年,中纪委网站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第20期:《梁启超:一生家国梦 几代赤子心》。“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堪称表率,他的九个子女,人人成才、各有所长。从他写给子女们的400余封家书中,可以窥见梁氏家教的魅力。在家书中,梁启超对子女们的为人、治学、立业等都给予了细致的指导,他既是孩子们的慈父,又是导师、亲密的朋友。

  二、构思点拨

  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父亲究竟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呢?17世纪的英国诗人乔治·贝格尔曾说:“1个父亲胜于100个教师。”

  在现代家庭的教育中,我们虽不能像古训“养不教,父之过”说的那样,把家庭教育的失误,统统归咎于父亲,但与母亲相比,父亲育儿意识的渐趋淡薄,却是一个足以引起人们警惕的事实。

  很多父亲说,自己虽然也知道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很重要,但是因工作繁忙,实在无法履行父亲的教育职责。其实,这都是托词,中国的父亲真的应该好好地向梁启超学习。

  一门三院士,这在中国科学史上绝无仅有,即便是放眼世界,也是屈指可数。三院士是谁?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他们的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梁启超。梁家满门俊秀,自然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梁启超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

  梁启超九个子女的成才,与家庭环境有莫大关系,父亲的耳提面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特别注意培养孩子们的感恩心、同情心及礼数。对于帮助过自己家庭的二叔,他叮嘱孩子们逢年过节必须去信道谢、拜年;外祖父去世,不但叮嘱孩子们来信安慰妈妈,还要给舅舅们去信表达抚慰之意。

  试问,中国的大多数父亲应该不会比梁启超先生更忙吧。所以,关键在于父亲是否真的重视孩子的发展,是否珍惜自己的父亲职责,并在每日的生活中付诸行动。

  梁挺福式的“大猜想”虽然少不了的“猜的因素”,但是依然能看出我对高考作文的重视,“高考作文大猜想”肯定会是我每年高考前的一道大作业、大任务。我一直认为作文最能反映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字功底,能写一手好文章,将受用终身;另外,高考作文分数(60分)在语文高考总分中所占40%的比重,比例份额较大,业内有句行话叫“得作文者得天下”,足见作文在语文学科甚至高考中的分量。我有理由相信,考生只要通过对“2016年高考作文大猜想”内容的认真学习和消化,他(她)一定能在高考作文中取得高分!

  【范文】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但是这些父母们有没有想过,你们是龙父,龙母吗?魏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子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各个港口,他的儿子叫伊东·布拉格,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布拉格之所以能取得后来的成就,与父亲从小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布拉格后来接受访问时说:''父亲是我的第一位老师,从小他就教育我,不论什么事情都要从本质去看,是父亲的行为感染了我.''中国不也有一句谚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于''孟母三迁'',''曾子杀猪''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自此,我不禁要发出感慨:前人尚且如此,今人又何待言?

  有一位老教育家曾说过:''现在的社会,普遍流行着一种四&二&一综合症.那就是四个祖辈的,两个父辈的围绕着一个小太阳转.''现在的家长在孩子的身上寄托了太大的希望.经常会对孩子说:''你要怎样怎样,你不能骂人,不能打架,要好好学习.''殊不知,家长的言行早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了你的孩子.要知道身教重于言教啊!

  家长的用心我们都能理解.但是,你若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天之骄子,你也应该严于律己.因为孩子常常会把自己的父母当作榜样.你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他.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带孩子去坐公交车,遇到有老年人上车没有座位,你告诉你的孩子要给老年人让座,而你自己却坐在那里.孩子只会不情愿地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他不会记住以后也要这样做.

  真心地对天下的父母们说:''当你们成为龙父龙母时,相信你的孩子也定会成龙成凤.因为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