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名言

小英雄雨来书中的名言名句

2023-03-11 13:02繁星中文网

小英雄雨来书中的名言名句

苏步青名言名句有哪些

  1、银机冲雾指燕京,十一年来无此行。身健更应坚晚志,为民为党献余生。任凭脚下白云浮,欲上青天瞰九州。顷刻京华眼前见,心随机首共悠悠。

  2、名师不一定出高徒,严师才能出高徒。

  3、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4、要培养通才,不仅要懂数学,也要懂点化学、懂点物理学,还要懂点生物学,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才干。比如遗传学里要解决遗传因子的问题,就要应用到数学,需要用数学理论来解决,可搞数学的又不懂遗传学,那怎么解决科学难题呢?

  5、为学应须毕生力,攀高贵在少年时。

  6、讲到学习方法,我想用六个字来概括:"严格、严肃、严密。"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除了向别人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靠自己有意识的刻苦锻炼。

  7、西来处处挹繁华,杜市阿康是我家。中德人民常友好,不愁前路有风沙。

  8、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又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使他们感到有压力。这是培养学生成为数学人材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经验。

苏步青的名言推荐

  1、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用不着等待什么特殊机会,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苏步青

  2、讲到学习方法,我想用六个字来概括:“严格、严肃、严密。”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除了向别人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靠自己有意识的刻苦锻炼。——苏步青

  3、为学应须毕生力,攀高贵在少年时。——苏步青

  4、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又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使他们感到有压力。这是培养学生成为数学人材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经验。——苏步青

  5、银机冲雾指燕京,十一年来无此行。身健更应坚晚志,为民为党献余生。任凭脚下白云浮,欲上青天瞰九州。顷刻京华眼前见,心随机首共悠悠。——苏步青

  6、名师不一定出高徒,严师才能出高徒。——苏步青

  7、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苏步青

  8、西来处处挹繁华,杜市阿康是我家。中德人民常友好,不愁前路有风沙。——苏步青

  9、草草杯盘共一欢,莫因柴米话辛酸。春风已绿门前草,且耐余寒放眼看。——苏步青

  10、今天能作完的事,决不拖到明天。——苏步青

  11、要培养通才,不仅要懂数学,也要懂点化学、懂点物理学,还要懂点生物学,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才干。比如遗传学里要解决遗传因子的问题,就要应用到数学,需要用数学理论来解决,可搞数学的又不懂遗传学,那怎么解决科学难题呢?——苏步青

“数学之王”苏步青的爱国故事

  苏步青(1902.9.23-2003.3.17),浙江温州平阳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分享“数学之王”苏步青的爱国故事,希望各位童鞋喜欢!

  “数学之王”苏步青的爱国故事

  在读初中的时候,苏步青凭着自己的天资聪明、勤学好问,成绩一直非常好,但对数学还没什么兴趣,因为他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教数学的老师,听说这位老师是很出众的,所以听说他能来给上数学课,苏步青也稍微地提起了一点兴趣。

  “......”上课铃响了,从门外走进一个身材瘦高、穿白色西装的年轻人,他的脸色很白,棱角很分明,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这样年轻还穿西装的老师真是罕见,一进门便引起班里的一片哗然。

  走上讲台,杨老师表现得很镇静,把课本向桌上一摔,说了声:“同学们,我姓杨,大家今天不用担心没还课本而被老师骂了,因此今天我们不讲课本,我们要讲国家!”他讲话的声音不算大,但每个字都像晶亮的子弹射进每个人的心房。

  于是下面又是一阵骚动,没精打采的苏步青也亮起了精神。杨老师接着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该负起应有的责任。”他旁征博引随后又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这一堂课使苏步青明白了数学的真正意义和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责任,就是这节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从那以后,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功夫不负有心人,苏步青在数学上渐渐地崭露了头角。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国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心甘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苏步青关于读书的散文

  苏步青,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杰出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之王,与棋王谢侠逊、新闻王马星野并称“平阳三王”。下面我们来看看苏步青关于读书的散文,欢迎阅读借鉴。

  苏步青关于读书的散文1

  1931年,29岁的苏步青获理学博士学位后,与日本妻子回到中国,在浙江大学任教,31岁时被提升为教授。几十年来,苏步青一边教书,一边从事微分几何方面的研究,把毕生精力献给数学事业,写出了一系列数学专著:《射影曲线概论》、《一般空间几何学》、《射影曲面概论》、《微分几何》等,成为国际上著名的数学家。他曾任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重要职务。

  苏步青的古文基础极好,这得力于他少年时代读了大量古典文学著作。从事数学专业后,他依旧保持了对古典诗词的爱好,这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丰富了业余生活。他常在研究数学之余读诗写诗,以此调节身心,活跃思维。苏步青主张,搞自然科学的人一定要有文学修养,要读点文学方面的书。他说:有的人连写信都文理不通,怎么能准确、简练、明白地写出科学论文?

  1986年,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曾在一篇漫谈读书的文章中回忆说:“我从四五岁私塾里读书识字算起,同书本打交道已有八十来年的`历史……如果计算字数的话,肯定不只‘万卷’了。”不过,苏步青却主张读书要少而精,而且主张对重要的书或论著要读多遍。他说:“我过去念一本书或阅读一篇论著,从来没有念一遍就让它过去的。要么不念,要念就念个透……每次念的时候总觉得比前一次有新的体会。”

  为什么一本书要读多遍呢?他曾经解释说:“读书,第一遍可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体会。我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都是这样的。我最喜欢《聊斋》,不知读了多少遍。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无处查,我就读下去再说,以后再读就逐步加深理解。读数学书也是这样,要把一部书一下子读懂不容易,我一般是边读边想,边做习题,到读最末一遍,题目也全部做完。读书不必太多,要读得精。要读到你知道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读精了。”

  苏步青关于读书的散文2

  我从事数学教学和研究已经有五十余年,对怎样学好数学发表一点意见,大家一般是不会见怪的。这里我却要把语文扯进来,不免有班门弄斧之嫌。但是,我认为语文和数学虽然是两门不同的课程,但它们之间也有关系,青年朋友如能充分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无论是对目前的学习,还是今后的成才,都会起促进作用。

  前几年,我们学校从有些省市招收了一批数学拔尖的学生,准备作为重点对象培养。可是进校没几个月,这些同学慢慢就落后了。什么原因呢?经过一番了解,才发现这些学生平时爱好数学,中学单科突进,却很不重视语文学习,阅读和表达能力差。过了一年,还发现这批学生中有的数学课程竟然要补考。针对这种情况,我说了这样的话:“欲考复旦大学数学系,若语文不及格,数学再好也不能录取。”有些青年朋友对这话感到不可思议,但事实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为了对青年人和国家负责,我觉得就这方面谈一些看法是有必要的。

  近年来,我经常收到青年朋友来信来稿,热切希望我帮助他们审审稿子,在阅稿过程中,我就发现有一半习题因为题义没看懂而做错了。有个青年寄来的数学解答,结果是对的,但是最后写答案,由于语言表达不妥,反而将正确的题解弄错了。审阅大学生的论文,我也感到可惜,有的同学论文的内容相当好,文字表达却很差。这些现象,我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轻视语文学习。

  为什么要重视语文学习呢?语文是学习工具,是基础,就象盖楼房学要打地基一样。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作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青年,学会争取运用祖国的语言,应该是起码的要求吧。语文水平低,讲义看不懂。怎么学好数学,你要解数学题,连题目要求什么都弄不清楚,解题非错不可。语文水平提高了,阅读能力增强了,不仅有助于学习数学,还有助于学好其他科学知识。为什么呢?因为语文也是一门科学,它和数学一样都很重视逻辑推理,其他科学和语文一样,都要通过语言来表达。

  我是研究数学的,对语文也有很深的爱好。我小时候在家放牛,常骑在牛背上念《千家诗》,稍大一些,就能背诵《唐诗三百首》。随后我对古文发生兴趣,爱读《左传》《三国演义》等名著。有一回,学校来了一位数学老师,上数学课,讲得非常引人入胜,把我吸引住了,从此以后,我受老师的影响开始爱好数学,并成为我一生研究的对象。这当中,虽然有些偶然性,但老师能把学生吸引住,还是借助于语言的魅力吗?虽然我把主要精力用于数学,但我并没有放弃古诗文的学习,时常写点诗,既丰富业余生活,又练了自己的文笔,对写作论文也有很大的帮助。值得一提的是,我今年已经八十一岁了,写字还是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而看到一些青年的来信,不仅字迹潦草,而且错别字常有,这也是不重视语文学习的表现之一。有时我看到这种信,常常退回去,因为这根本是不让我看得嘛。

  攀高贵在少年时。青年人正处在身强力壮时期,记忆力好,思维敏捷。我希望大家在学好数学的同时,也要把语文学好,这对青年人的成长一点光会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