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名言

三年级数学数学名言

2022-02-03 18:20繁星中文网

三年级数学数学名言

三年级数学知识手抄报内容

  觉得学数学很难?做数学手抄报更难?不怕不怕,现在来教你数学手抄报到底要写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三年级数学知识手抄报图片及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三年级数学知识手抄报的资料一:数的整除知识

  1. 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先用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去除,一直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除数和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2. 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的最大公约数。

  3. 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或其中的部分数)的公约数去除,一直除到互质(或两两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 成为互质关系的两个数: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

  三年级数学知识手抄报的资料二:关于数学的名人名言

  1、我们能够期待,随着教育与娱乐的发展,将有更多的人欣赏音乐与绘画。但是,能够真正欣赏数学的人数是很少的。——贝尔斯

  2、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托尔

  3、数学是人类的思考中最高的成就。——米斯拉

  4、数学发明创造的动力不是推理,而是想象力的发挥。——德摩

  5、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考特

  6、无限!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希尔伯特

  7、我总是尽我的精力和才能来摆脱那种繁重而单调的计算。——纳皮尔

  8、数学是上帝描述自然的符号。——黑格尔

  9、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恩格斯

  10、上帝创造了整数,所有其余的数都是人造的。——克隆内克

  三年级数学知识手抄报的资料三: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资料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

  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

  “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

  “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

  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

  “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

  庙会散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华罗庚却远远地跟踪着“菩萨”。看到“菩萨”进了青龙山庙里,小华罗庚急忙跑过去,趴在门缝向里面看。只见 “菩萨”能动了,他从马上下来,脱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顺手抹去脸上的妆束。门外的华庚惊呆了,原来百姓们顶礼膜拜的“菩萨”竟是一村民装扮的。

  华罗庚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

数学知识手抄报内容

  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数学知识手抄报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数学知识手抄报内容篇一

  中国著名数学家

  刘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三国后期魏国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也是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其生卒年月、生平事迹,史书上很少记载。据有限史料推测,他是魏晋时代山东邹平人。终生未做官。他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而刘徽则对此均作了补充证明.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

  《海岛算经》一书中, 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

  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中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

  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中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生于未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在数学方面,他写了《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作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可惜后来失传了。祖冲之还和儿子祖暅一起圆满地利用「牟合方盖」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球体积公式。在机械学方面,他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等。此外,对音乐也研究。他是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月球上还有一座环形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 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 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22/7为约率,取355/113为密率,其中355/113取六位小数是 3.141592,它是分子分母在16604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2288边形,这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 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祖冲之也制造过许多工具,如指南车等。

  张丘建

  《张丘建算经》三卷,据钱宝琮考,约成书于公元466~485年间。张丘建,北魏时清河(今山东临清一带)人,生平不详。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等差数列各元素互求以及“百鸡术”等是其主要成就。“百鸡术”是世界著名的不定方程问题。13世纪意大利斐波那契《算经》、15世纪阿拉伯阿尔·卡西《算术之钥》等著作中均出现有相同的问题。

  朱世杰:《四元玉鉴》

  朱世杰(1300前后),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算学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作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法”(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

  贾宪

  中国古典数学家在宋元时期达到了高峰,这一发展的序幕是“贾宪三角”(二项展开系数表)的发现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高次开方法(“增乘开方法”)的创立。贾宪,北宋人,约于1050年左右完成〈〈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原书佚失,但其主要内容被杨辉(约13世纪中)著作所抄录,因能传世。杨辉〈〈详解九章算法〉〉(1261)载有“开方作法本源”图,注明“贾宪用此术”。这就是著名的“贾宪三角”,或称“杨辉三角”。〈〈详解九章算法〉〉同时录有贾宪进行高次幂开方的“增乘开方法”。

  贾宪三角在西方文献中称“帕斯卡三角”,1654年为法国数学家 B·帕斯卡重新发现。

  秦九韶:《数书九章》

  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吉,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秦九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他早年在杭州“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1247年写成著名的《数书九章》。《数书九章》全书共18卷,81题,分九大类(大衍、天时、田域、测望、赋役、钱谷、营建、军旅、市易)。其最重要的数学成就——“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使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

  随着高次方程数值求解技术的发展,列方程的方法也相应产生,这就是所谓“开元术”。在传世的宋元数学著作中,首先系统阐述开元术的是李冶的《测圆海镜》。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号敬斋,金代真定栾城人,曾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1232年钧州被蒙古军所破,遂隐居治学,被元世祖忽必烈聘为翰林学士,仅一年,便辞官回家。1248年撰成《测圆海镜》,其主要目的就是说明用开元术列方程的方法。“开元术”与现代代数中的列方程法相类似,“立天元一为某某”,相当于“设x为某某”,可以说是符号代数的尝试。李冶还有另一部数学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讲解开元术的。

  数学知识手抄报内容篇二

  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

  魏、晋时期出现的玄学,不为汉儒经学束缚,思想比较活跃;它诘辩求胜,又能运用逻辑思维,分析义理,这些都有利于数学从理论上加以提高。吴国赵爽注《周髀算经》,汉末魏初徐岳撰《九章算术》注,魏末晋初刘徽撰《九章算术》注、《九章重差图》都是出现在这个时期。赵爽与刘徽的工作为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赵爽是中国古代对数学定理和公式进行证明与推导的最早的数学家之一。他在《周髀算经》书中补充的“勾股圆方图及注”和“日高图及注”是十分重要的数学文献。在“勾股圆方图及注”中他提出用弦图证明勾股定理和解勾股形的五个公式;在“日高图及注”中,他用图形面积证明汉代普遍应用的重差公式,赵爽的工作是带有开创性的,在中国古代数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刘徽约与赵爽同时,他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名家和墨家的思想,主张对一些数学名词特别是重要的数学概念给以严格的定义,认为对数学知识必须进行“析理”,才能使数学著作简明严密,利于读者。他的《九章算术》注不仅是对《九章算术》的方法、公式和定理进行一般的解释和推导,而且在论述的过程中有很大的发展。刘徽创造割圆术,利用极限的思想证明圆的面积公式,并首次用理论的方法算得圆周率为 157/50和 3927/1250。

  刘徽用无穷分割的方法证明了直角方锥与直角四面体的体积比恒为2:1,解决了一般立体体积的关键问题。在证明方锥、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时,刘徽为彻底解决球的体积提出了正确途径。

  东晋以后,中国长期处于战争和南北分裂的状态。祖冲之父子的工作就是经济文化南移以后,南方数学发展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他们在刘徽注《九章算术》的基础上,把传统数学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们的数学工作主要有: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提出祖暅原理;提出二次与三次方程的解法等。

  据推测,祖冲之在刘徽割圆术的基础上,算出圆内接正6144边形和正12288边形的面积,从而得到了这个结果。他又用新的方法得到圆周率两个分数值,即约率22/7和密率355/113。祖冲之这一工作,使中国在圆周率计算方面,比西方领先约一千年之久;

  祖冲之之子祖暅总结了刘徽的有关工作,提出“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即等高的两立体,若其任意高处的水平截面积相等,则这两立体体积相等,这就是著名的祖暅公理。祖暅应用这个公理,解决了刘徽尚未解决的球体积公式。

  隋炀帝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客观上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唐初王孝通的《缉古算经》,主要讨论土木工程中计算土方、工程分工、验收以及仓库和地窖的计算问题,反映了这个时期数学的情况。王孝通在不用数学符号的情况下,立出数字三次方程,不仅解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也为后来天元术的建立打下基础。此外,对传统的勾股形解法,王孝通也是用数字三次方程解决的。

  唐初封建统治者继承隋制,656年在国子监设立算学馆,设有算学博士和助教,学生30人。由太史令李淳风等编纂注释《算经十书》,作为算学馆学生用的课本,明算科考试亦以这些算书为准。李淳风等编纂的《算经十书》,对保存数学经典著作、为数学研究提供文献资料方面是很有意义的。他们给《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以及《海岛算经》所作的注解,对读者是有帮助的。隋唐时期,由于历法的需要,天算学家创立了二次函数的内插法,丰富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内容。

  算筹是中国古代的主要计算工具之一,它具有简单、形象、具体等优点,但也存在布筹占用面积大,运筹速度加快时容易摆弄不正而造成错误等缺点,因此很早就开始进行改革。其中太乙算、两仪算、三才算和珠算都是用珠的槽算盘,在技术上是重要的改革。尤其是“珠算”,它继承了筹算五升十进与位值制的优点,又克服了筹算纵横记数与置筹不便的缺点,优越性十分明显。但由于当时乘除算法仍然不能在一个横列中进行。算珠还没有穿档,携带不方便,因此仍没有普遍应用。

  唐中期以后,商业繁荣,数字计算增多,迫切要求改革计算方法,从《新唐书》等文献留下来的算书书目,可以看出这次算法改革主要是简化乘、除算法,唐代的算法改革使乘除法可以在一个横列中进行运算,它既适用于筹算,也适用于珠算。

数学知识小报内容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很多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数学的知识,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数学知识小报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数学十分有趣,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你细心观察,这些生活中的数学就会跑出来。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带上二年级的堂弟一起去街上“找数学。

  一来到街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广的马路,干净整洁的人行道,两排路灯和浓郁的绿化带。对了,老师不是教了我们种树问题吗?如果吧路灯看作树,那么街上共有2排路灯,每排25座,每座距离大约10米,把这些条件合在一起,不就是一个种树问题了吗?走着走着突然觉得渴了,于是到便利店买了两瓶水,共4元,我给了服务员5元,她找回我1元,因为元。这又是一个数学问题。弟弟发现瓶子下方写着升”,“升”是一个重量单位,也是一种数学,哈,没想到买水也有那么多数学!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广场。广场的花坛上方悬挂着许多三角形、正方体、长方体的物体,这时堂弟问我:“姐姐,这些形状统一叫什么?”我告诉他,这些都是几何图形,也是数学的一种……

  原来数学有那么多啊,亲爱的伙伴,你们也来找找看吧。

数学知识的小报内容

  关于数学的小报应该怎么制作?小报就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的报纸。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数学小报的知识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元钱哪里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就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污的2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

  分苹果

  小咪家里来了5位同学。小咪的爸爸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就是家里只有5个苹果。怎么办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就是又不能切成碎块,小咪的爸爸希望每个苹果最多切成3块。这就成了又一道题目:给6个孩子平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

  小咪的爸爸就是怎样做的呢?

  小马虎数鸡

  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 ,1/2外,把1/4慰问叔叔,1/3送给养老院。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于就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就是留下1/2的数。小马虎奇怪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就是多少只吗?

  来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明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 ?”“

  家里来了客人了。”“来了多少人?”小明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

  数学家的故事

  “人去瑶池竟渺然,空斋长夜思绵绵。一生难得相依侣,百岁原无永聚筵……”这就是数学家苏步青在步入百岁之际,为他仙逝的妻子苏(松本)米子写的诗。米子就是一位伟大的日本女人,也就是最先取得中国国籍的外籍人士之一。苏步青与她风风雨雨60载,成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世纪绝恋。

  在日本仙台喜结连理

  1924年春天,苏步青作为唯一一个中国留学生报考了著名的日本仙台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帝国大学就是日本知名的大学,苏步青年年拿第一名,自己还有一些研究课题在进行,自然而然的成了学校的名人。

  这时,他对学校的另一位名人松本米子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关注。米子就是帝国大学松本教授的女儿,她不仅相貌才华出众,而且精通插花、书法与茶道,还爱好音乐,尤其就是弹得一手好古筝。在一次晚会结束后,苏步青与米子认识了。米子对苏步青其实一直就是很仰慕的,他的睿智与赤诚尤其让她感动。后来两个人经常花前月下携手而行。

  1927年,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聘请正在攻读研究生的'苏步青担任代数课教师,这使他成为该校历史上第一个兼任过教师的外国留学生。两个人的恋情成了学校里公开的秘密,不少人为他们祝福;而那些平素追求米子的人则怀有一种嫉妒心理,对米子说:“苏步青就是个中国乡巴佬,家里很穷,再说学习好的人不一定将来就会有出息。你跟了他就是不会有好日子过的。”但米子不为所动。苏步青受不了一些男生的敌意,他也不想让米子再被别人纠缠,经过商量,他们决定尽快结婚。

  米子的母亲就是一位善良的日本全职主妇,她认为苏步青就是一个可以共度一生的人。松本教授虽然也很喜欢苏步青,却觉得他毕竟就是中国人,出身又低微,所以对这段婚姻一直很不赞同。在米子的坚持下,最终松本教授还就是妥协了。1928年,这对异国青年终于走到了一起,在日本仙台市喜结连理。松本米子自此改从夫姓成为苏米子。

  追随夫君到中国

  米子全身心地当起了全职主妇。为了不影响苏步青,她甚至把自己的古筝、书法等特长都荒废了,只留下了茶道和插花,因为这两种爱好有益苏步青的身体和精神。婚后一年,即1929年,米子生了个女孩。1931年初苏步青已有41 篇仿射微分几何和有关方面的研究论文出现在日本、美国和意大利等国的数学刊物上,成了日本乃至国际数学界榜上有名的人物。松本一家都希望苏步青留在日本工作,东北帝国大学也向他发出聘书。苏步青有自己的难处。出国之前,他曾与学长陈建功相约,学成归国,在故乡建设一流的数学系。现在陈建功已先期学成回国,自己就是去就是留,成了困扰他心灵的难题。

  细心的米子早就发现他整天唉声叹气,茶饭不思。一天吃过晚饭,从不吸烟的苏步青在抽闷烟,米子便问他有什么心事。苏步青把心里话和盘托出,他不想因一己之私,留在东瀛。令他想不到的就是,米子听到了他的打算,并没有阻止,反而鼓励说:“青,我支持你的决定。首先我就是爱你的,而你就是爱中国的,所以我也爱中国。我支持你回到我们都爱的地方去,不论你到哪我都会跟着你的。”短短数语,使苏步青格外感动:米子就是一个识大体的女孩!有了妻子的支持,苏步青一人先回杭州。当时浙江大学的条件远比他想象的差,不但聘书上写明的月薪比燕京大学聘任他为教授的待遇相去甚远,而且由于学校经费紧张,他虽然名为副教授,却连续四个月没有拿到一分钱。幸亏还有在上海兵工厂当工程师的哥哥及时帮助,否则苏步青就要靠当东西维持生计了。为了养家,苏步青打算再回到日本去。

  风声传到了浙大校长邵裴子耳中。这位惜才如命的教育家当夜就敲开了苏步青的房门:“不能回去!你就是我们的宝贝……”邵校长情急之中,这话脱口而出。苏步青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千真万确,你就是我们的宝贝!”邵校长激动地说。就就是这句话,神奇般地把苏步青回日本的打算冲得烟消云散:“好啦,我不走了。”几天后,邵校长亲自为苏步青筹到1200块大洋,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到了放暑假时,有了点积蓄的苏步青便到日本接来了家人。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苏步青和米子在中国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就受到了波动。这年“八·一三”事变后,日本飞机在上海和江浙一带狂轰滥炸,浙大的环境非常危险。校方连夜开会商议,决定搬迁。中午,苏步青正在系里收拾东西,突然一个邮差送来一份特急电报。苏步青打开一看,上写短短几个字:“帝国大学决定再次聘请苏步青回校任数学教授,待遇从优。”苏步青愤愤然道:“你们侵略了我们的国家还想叫我去?” 他气得脸色发白,决定不予任何回复。

  几天后,日本驻杭州领事馆一个官员找到苏步青家里。苏步青刚好不在,那个官员以为米子就是日本女子比较好拉拢,就说:“作为日本人,不知夫人就是否愿意来领事馆内品尝自己家乡的饭菜?我们竭诚以待。”米子当即拒绝说:“我自嫁给苏君,已过惯了中国人的生活,吃惯了中国人的饭菜。”访客只得离去。

  过了几天,又有人前来游说苏步青:“你夫人就是日本人,你就是日本女婿,日本人不会对你不利的。”苏步青当即反问道:“你的意思,就就是要我当汉奸?”这话像一把利刃,让对方无言以对。当夫妇俩做好随校搬迁的一切准备后,忽又收到一封来自日本仙台的特急电报:松本教授病危!苏步青把电报递给米子,他与岳父的关系就是很好的,但因牵涉到国家的问题他不能回去探望他老人家;他想让米子独自回日本仙台看望父亲。米子听了他的话,低下头略略思考了一会儿,说出了让苏步青震惊的话:“我不回去。无论如何,我跟着你!永远跟着你!”

  患难中的世纪绝恋

  艰难的迁徙开始了。苏步青挑着担子,一头装着书籍和教案,一头放着年幼的孩子。米子一手提着简单的衣物,一手牵着年纪稍长的孩子。因为路况不好,为了躲避日机轰炸,加上交通工具匮乏,大部分的时候他们就就是这样徒步前进。然而更加难堪的就是沿途苛刻的盘查。由于米子就是日本人,就是敌国的人,每次经过哨卡,值班的军政人员总要反复对米子和苏步青一家进行审查。苏步青百般解释也无济于事,后来就是校长竺可桢爱才,讨得战区长官的一纸特别通行证,方才免去此苦。

  浙大师生经过26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到达贵州遵义附近的湄潭,建立了临时校舍。当时的生活十分困苦,苏步青出世不久的儿子因营养不良夭折了。手捧着儿子的尸体,米子伤心不已,但日本妇女坚毅的品质让她没有发出一句抱怨。当时苏步青身为数学系主任,但连一件完好的衣服也没有,经常穿着一身满就是补丁的衣服上讲台。当他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时,学生们对他指指点点:“看,苏先生衣服上的三角形、梯形、正方形,样样俱全,还有螺旋曲线!”这事让米子知道了,她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妻子应尽的职责,于就是就把外婆送给自己作结婚纪念的玉坠子当了,给苏步青添了一件新衣服。苏步青惊讶不已:“你怎么能为了我的衣服,当掉那么贵重的东西?快赎回来!”米子却甜甜地笑了:“我不想让我的丈夫受到任何委屈。”学校刚安顿好没多久,就赶上考试、作答辩报告。一天夜里,一个叫熊全治的学生匆匆来到苏步青家,他就是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的。苏步青听了不满地说:“你这么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熊全治脸涨得通红,米子听到声音,赶紧披了件衣服出来解围。经过苏步青指点,熊全治回到宿舍忙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总算过了关。熊全治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40多年后他回国探望苏老,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他也异常感激那时米子的善良解围:“否则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迈出那个门呢!”

  1982年,米子因长年积劳,终于卧床不起了。苏步青每天下午4时30分就赶到医院,随侍左右,精心看护。1986年5月,松本米子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享年81岁。她临死前最大的愿望,就就是要苏步青不要伤心,要好好地活下去。夫人亡故后,苏步青把夫人的照片时刻带在身边,意味深长地说:“我深深地体味着‘活在心中’这句话。就似我的妻子仍和我一起在庭园里散步,一起在讲坛上讲课,一起出席会议……”2003年,百岁老人苏步青就就是在对亡妻的这种怀念之中,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