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名言

刘伯温名言名句原句

2022-04-02 13:29繁星中文网

刘伯温名言名句原句

刘伯温的名言语录

  1.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旅之者知。

  2.制万变者在乎专,察万微者在乎定。

  3.能闲世人之所忙,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4.值太平世,生湖山群,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妻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谓全福。

  5.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

  6.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

  7.身无恒守,势穷则屈;心无定主,情急则亲。

  是以失时之言,每多谦己;坠井之呼,不暇择人。

  8.空谷来风,谷不与风约而风自致;深山榆木,山不与木约而木自生。

  9.急雨之涨,可以决山;及其息也,得坻则止。

  10.鉴能照物,翳之以尘则不可照;

  水能瀚物,淆之以泥则不能瀚。

  11.千斤之象,不惴虎而惴鼠;三寸之蝎,不蠹棘而蠹松。是以制(制服别人)必取其所畏,防必究其所容,故能不震而威于斧钺,不劳而固于垣墉。

  12.食人之虎,不能容一猬;牵牛之绠,可以御九犍。

  13.善扑火者不迎其烟,善防水者不当其急。

  14.志大业者,必择所任;抱大器者,必择所投。是以梁江湖不取螬残之木,钓鲸鲵不适雨盈之沟。

  15.势有所梏,则小柔可以服大力;形有所格,则大猛不能破小坚。

  16.海纳污然后成其大,君纳众然后保其荣。

  17. 虎之跃也,必伏乃厉;鹄之举也,必拊乃高。

  18.春原之草,拔尽复生;夏厨之蝇,驱去还集。

  19.时未至而不可强争,势方来不可以力战。

  20.拂云之松,生于一豆之实;纵壑之鱼,穿于一丝之溜。

  21.尧舜至仁而三苗不服,桀纣极恶而多罪皆归。

刘伯温语录有哪些

  1、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辞其名,受其实,天下之大智哉!

  2、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3、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

  4、空谷来风,谷不与风约而风自致;深山榆木,山不与木约而木自生。

  5、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

  6、志大业者,必择所任;抱大器者,必择所投。是以梁江湖不取螬残之木,钓鲸鲵不适雨盈之沟。

  7、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旅之者知。

  8、千斤之象,不惴虎而惴鼠;三寸之蝎,不蠹棘而蠹松。是以制(制服别人)必取其所畏,防必究其所容,故能不震而威于斧钺,不劳而固于垣墉。

  9、海纳污然后成其大,君纳众然后保其荣。

  10、多能者鲜梢,多虑者鲜决。

  11、善扑火者不迎其烟,善防水者不当其急。

  12、食人之虎,不能容一猬;牵牛之绠,可以御九犍。

  13、尧舜至仁而三苗不服,桀纣极恶而多罪皆归。

  14、于货财金玉则贪,而于仁义道德而廉。

  15、势有所梏,则小柔可以服大力;形有所格,则大猛不能破小坚。

  16、能闲世人之所忙,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17、树天下之怨者,惟其重己而轻人也。

  18、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

  19、智人出也,善用之,犹山之出云也;不善用之,犹火之出烟也。

  20、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

  21、拂云之松,生于一豆之实;纵壑之鱼,穿于一丝之溜。

  22、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23、多疑之人不可与共事,侥幸之人不可与定国。

  24、天之将雨也,穴蚁知之:野之将籍也,草虫知之。

  25、春原之草,拔尽复生;夏厨之蝇,驱去还集。

  26、值太平世,生湖山群,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妻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谓全福。

  27、饮食之人,则人贱之。

  28、舟必漏也,而后水入焉;土必湿也,而后苔生焉。

  29、欲人之不见,莫若昒其明;欲人之不知,莫若瘖其声。

  30、诚胜假,假胜无。

  31、虎之跃也,必伏乃厉;鹄之举也,必拊乃高。

  32、急雨之涨,可以决山;及其息也,得坻则止。

  33、制万变者在乎专,察万微者在乎定。

  34、时未至而不可强争,势方来不可以力战。

刘伯温经典语录精选

  欲人之不见,莫若U其明;欲人之不知,莫若其声。

  【出处】《郁离子玄豹》

  【译文】要使人看不见它,不如使其昏暗起来。想要使人不知道它,不如默不作声。

  舟必漏也,而后水入焉;土必湿也,而后苔生焉。

  【出处】《郁离子自讳自矜》

  【译文】船必定先漏,而后水才能进人。土必定先湿,而后才有青苔长出。

  天之将雨也,穴蚁知之:野之将籍也,草虫知之。

  【出处】《郁离子戚之次且》

  【译文】天将要下雨时,洞穴里的蚂蚁能预知它;田野里将要降霜时,草虫能预知它。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出处】《郁离子垢食》

  【译文】人一定是自己侮辱了自己,而后人们才侮辱他。

  饮食之人,则人贱之。

  【出处】《郁离子垢食》

  【译文】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人们就会看不起他。

  树天下之怨者,惟其重己而轻人也。

  【出处】《郁离子树怨》

  【译文】能够树敌很多的人,都是因为重视自己而轻视别人。

  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辞其名,受其实,天下之大智哉!

  【出处】《郁离子大智》

  【译文】智者不认为自己有智慧,而后没有人与其斗智。辞去智慧的名,而拥实际上的智慧,这才是天下的大智慧啊。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

  【出处】《郁离子句章野人》

  【译文】天下有意外的福,也有意外的祸。

  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出处】《郁离子句章野人》

  【译文】失意的事常常产生于得意的事,因为他只看到利益而不见祸害,只知道生存而不知道灭亡啊。

  于货财金玉则贪,而于仁义道德而廉。

  【出处】《郁离子贪利贪德辩》

  【译文】过分重视财物货币、金银珠宝就是贪,而重视仁义道德的就是廉。

  多能者鲜梢,多虑者鲜决。

  【出处】《郁离子一志》

  【译文】什么都会的人很少有一样是精通的,考虑太多的人很少有果断的。

  多疑之人不可与共事,侥幸之人不可与定国。

  【出处】《郁离子多疑难与共事》

  【译文】多疑的人不可与他一起共事,凭侥幸办事的人,不可以与其一起安定国家。

  智人出也,善用之,犹山之出云也;不善用之,犹火之出烟也。

  【出处】《郁离子论智》

  【译文】有才智的人出现了,善于使用他,就像山里出现的云;不善于使用人才,就像火里出现的烟。

  民犹沙也。有天下者惟能传而聚之耳。

  【出处】《郁离子传沙》

  【译文】百姓就像散沙一样,拥有天下的人无非是能把散沙聚合在一起罢了。

  诚胜假,假胜无。

  【出处】《郁离子假仁义》

  【译文】真诚胜过虚假,虚假胜过虚无。

  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

  【出处】《刘基诗词绝句》

  【译文】人生在世,很少有能活到百岁的,即便活到百岁,又能怎么样呢?自古以来那些英雄名士们,都各自回归给山河大地了。

  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出处】《百战奇略计战》

  【译文】凡是用兵的`法则,都是把计算、谋略放在首位。

  凡敌始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衰而屈服。

  【出处】《百战奇略谋战》

  【译文】凡是敌人先设计谋,我就顺从他的计谋而攻击他,使他的计谋衰败而屈服于我。

  凡欲兴师,必欲教战。

  【出处】《百战奇略教战》

  【译文】凡是准备兴兵打仗的,必先训练部队。

  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

  【出处】《百战奇略爱战》

  【译文】在与敌人作战时,士卒宁愿冒死前进,而不愿后退求生,都是将帅的恩惠使他们这样的。

  凡战,若彼为客,我为主,不可轻战。

  【出处】《百战奇略主战》

  【译文】凡与敌作战,如果敌方为客方,我方为主方,决不可轻战。

  凡战,若彼为主,我为客,唯务深入。

  【出处】《百战奇略客战》

  【译文】作战时,如果敌军在本土作战,我军是进人敌境作战,那么务必深人敌军腹地。

  凡与敌战,若我众强,可伪示怯弱,以诱之,敌必轻来,与我战;吾以锐卒击之,其军必败。

  【出处】《百战奇略强战》

  【译文】凡是与敌人作战,如果我方兵多,兵力强,可以故意显示出怯弱的样子,以引诱敌人来与我交战。我用精锐队伍攻击他,他必定失败。

  凡战,所谓势者,乘势也。因敌有破灭之势,则我从而迫之,其军必溃。

  【出处】《百战奇略势战》

  【译文】凡是作战,所谓势就是乘势。只要敌军有动摇失败之势,就可以利用它。那么,我军就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并进一步逼迫他,这样,敌军就必然溃败。

智者刘伯温及诗词有哪些

  谁都知道刘伯温是个智者,能够预测明朝之后的数百年,传说他的能力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师傅传授的,那么这个神奇的师傅他又是如何相遇的呢。

  人道中年的刘伯温

  刘伯温还是穷困书生,他跟所有人一样都要上京赶考,一日,走到了一个荒野山村,看到所有人都在晒谷子。当时太阳当空照,天气十分甚好,但是他不知道为何说了一句:“大家快来收谷子了,大雨将至。”大伙都不怎么相信,他一个书生能晓得什么,都不怎么理财他,但就是过了一会儿,一朵黑云从东边飘来,来也匆匆,一场大雨淋得他们不知所措,刘伯温眼看全村所有人都去收谷子了,但是唯独有个老人家依旧坐在所晒谷子旁边,悠然自得的喝着茶,丝毫没有想过要去收谷子的意思。

  引得刘伯温不解,上前询问,说:“老人家你就不怕谷子被雨淋死吗?”

  那老人家信誓当当的说:“这雨淋不到我的谷子的。”

  刘伯温还是不解,但是事实告诉了他,这雨淋死所有人的谷子,但就是这老人家的“毫发无损”,刘伯温深表怀疑,惊问老人家为何他就知道雨会几时候停呢。

  老人家大笑了一声,对刘伯温讲:“你小小年纪都能料到等会要下雨,已经很不错了,难道你不知道“牛背水”吗,就是牛背一边可能会湿,但是另一边是不会湿的,我只不过是比你多一些见识和一些本事,我也老大不小了,终于可以把一生的本事传授下去了。”遂请刘伯温到家作客,以便传授他天文地理、预测学……刘伯温毫不犹豫的就前去,学了一身本领,便有了刘伯温之后创作的《煎饼歌》一文。

  刘伯温诗词

  刘伯温在诗词上的造诣并不比在军事上的才略低多少,虽然后人并没有像李杜诗歌那般赞扬,但是留存下来的还是不少。

      刘伯温诗歌

  刘伯温在养生之道曾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多一头黄牛可以耕地,造一所茅屋房,临近山泉,本就老去没有多少时日,只愿多在山里待些时日,官场都是浮云,自己快活倒才是真的,能赛比神仙。刘伯温只不过是刚满60岁,就已看透了世事,回归山林,给自己的是一片好山好景,远离官场的喧嚣,安享晚年,去过余下的快活日子。

  刘伯温的《春蚕》,“可笑春蚕独苦辛”,诗人未免不有把自己比作成春蚕,用以自嘲,春蚕花费了这么多的功夫去吐蚕丝,却换来0的报酬,反而把自己的性命给搭上,还不如蜘蛛每天没事就吐丝,然后织一些看起来没啥用处的网,但是蜘蛛就是靠他们捕获飞虫,从而饱食终日,这种肆无忌惮的.捕捉,却不用担心有人来捕杀。朱元璋晚年肆意的残杀之前的有功之臣,有多人都不敢抱怨,只能明哲保身。作者写这首诗的意义,在于替那些无辜被害的忠诚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但也只是间接明不平,他也不敢当面去跟朱元璋诉说,这种无奈感、怜世感油然而生。

  刘伯温流传于世的诗,偏向于前期的军旅生活,以及后期做隐士时的养生和怜世之世,他在文学史上的影响还是深远,他跟人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足见他的诗歌的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