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名言

名言生活不是赶路而是感受路

2023-03-11 08:27繁星中文网

名言生活不是赶路而是感受路

别赶路,感受路美文

  晚高峰,乘车被堵在路上。车厢人多,空气闷热,使得心情焦躁,却又无奈。环顾四周,坐着的人都低头拿着手机,不是发微信,就是玩游戏,或者看喜欢的影视剧。站着的人则聊着天,少许喧闹。我百无聊赖,拿出手机插上耳机听广播,音乐能让我的情绪平复些许。靠着窗子,听着广播里的音乐昏昏欲睡。一句广告词则让我感觉像被针扎了下,整个人清醒。这是一个汽车的广告词,简简单单一句:“别赶路,去感受路”平时最烦广告的我,却被这句话深深吸引。暗暗佩服想出这句词的人,可谓短小精悍,虽然简单却耐人寻味

  细细品咂这七个字,颇有道理。人从来到世间到离开那天,可以看做是一次旅行。这段路程太匆匆。人从呱呱坠地到白发苍苍看似漫长,却又飞快。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追名逐利,却忽略了很多本该用心感受的事物。我们往往目的性太强,只为得到想要的,患得患失,焦虑煎熬,备受折磨。却无法从容淡定,静下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就像这一车的人,都只想着快点回家,被堵在路上烦躁不安,只能凭借玩手机或者聊天来排遣,只祈祷车赶紧启动,哪还有心思去关心路边哪棵树发芽、哪朵花绽放?其实只要让心静一下,将手机放回口袋,眼睛转向窗外就能看到。

  观世音到长安指点唐僧前往西天取经,派悟空保护唐僧,有过一段对话,大意是悟空问此去西天多少路程?菩萨答:十万八千里,悟空道:走多麻烦,俺一个筋斗云就把真经取回来了,菩萨则答:“唯有有走着去取,方能修成正果”悟空只想着把经书取回就好,菩萨则遵照佛祖指示要让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用心感受一路艰辛,如此才能考验他们的虔诚。

  生活中一些人如悟空,为“取经”而“取经”,没想过用心去感受那个过程。绞尽脑汁想的都是怎么样能出名,做什么能够得到更多的钱,所谓成功学在微信朋友圈、图书中大行其道。有人为了出名丢弃脸面。有人为了钱财不择手段、铤而走险甚至触犯法律。最终失去尊严、亲情、自由甚至生命。当然,这也跟人们把拥有财富多少、地位多高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且相互攀比炫富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就连女孩们择偶也把有没有房和车作为首要考虑的条件。

  更多像我这样的平凡人,则是为生活而生活,每天一大早就赶公交,害怕迟到被罚款,只能在车上闭着眼睛养会神。一不小心遇到早高峰堵车,只能无奈的准备被罚。好不容易快下班,却被通知要加班。即便幸运不加班,拖着疲惫的`身体坐上车,又一次被堵在路上,回到家天都彻底黑了。好不容易到周末,只想美美睡一觉。哪还有心情去亲近大自然,或者参观画展、再或者欣赏音乐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总之,都只是在“赶路”如此,身心俱疲,压根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钱没挣多少,却把身体搞垮,年轻人过劳死已不是新闻经常见诸报端,拖延症、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等诸多心理疾病纠缠着每个人,许多的上班族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令生活没有意思,原本我们是该驾驭物质的,没想到却被它们所奴役,不能不说是悲哀。人不仅需要物质来满足生活所需,更得有美好的情趣来丰盈精神世界。哪怕一朵花、一棵树、一只小动物、一幅画、一篇温暖的文字、一首美妙的音乐只要用心感受,不妨放慢脚步,像广告词里所说:“别赶路,感受路”。

朝着幸福的方向赶路美文

  漫川天气【 惊蛰,农历正月十六(公历3月6日),适逢漫川各校开学。天气,晴,多云,-01-10度,东南风2级,湿度61%,无持续风向。】

  天气真好!晴空像个偌大的湖泊,漂浮着朵朵白云,山边堆积的云层,似冲到河岸的泡沫。穹空一条笔直优美的银线,说明有架飞机刚刚飘过去。阳光粉扑扑的落下来,温暖又惬意。

  今年节气有趣,雨水相遇春节,“百年难逢雨浇春”。元宵节又是“雪打灯”。惊蛰碰上漫川各校开学日子,路上都是花枝招展、背着书包匆匆奔向学校报名的学生。谚语要改一改:过了惊蛰节,读书不能歇。没有惊雷的天气,上学多美。

  这一天没有雷声,而虫子也会慢慢醒来,学生轻快的脚步和农人锄地的叮当响,提醒它们该起床了。惊蛰,是虫儿们上班的日子。

  我喜欢惊蛰的画面感,是几个花朵般的小女孩儿,在一片樱花盛开的小树林里,簇在一块儿,头抵着头,围一圈儿,聚精会神的看手机,忽然一个男孩子绕到身后,嗨!猛地大喝一声,惊得姑娘们仰头回首,桃红的嫩腮上雾霭蒸腾,气嘟嘟骂一句:坏蛋!然后,纷纷散去。

  雷鸣,不就是天神一惊一乍的使坏么?

  节气,是大地的事情。这一天再忙,我也要去野外转转,看看万物十五天里有哪些变化,回想自己这十五天里做了什么。我和节气相互勉励。

  村庄里,山桃花慢慢凋零。樱树围绕人家开着活泼泼的花,蝶飞蜂舞,甜香漫溢。院墙里的杏树爆着饱满的花蕾,是点点唇红,是少妇美目顾盼,时时都想红杏出墙,勾引那些色色的眸子,春光一刻值千金。油菜花、豌豆花、蒲公英、闷头花、婆婆纳、“婆娘腿”(一种灌木的俗称,我不知道其学名)、“千里矮”(一种灌木,俗名,不知其学名),它们蘸着春天的颜料,把自己抹得五彩缤纷,煞是可爱动人。

  山坡上,农人抓起化肥一把把撒在黄姜地里,白花花,薄若寒霜。然后,不慌不忙的将绵袄、背笼、化肥袋子随意的'放在地头,提起锄头走向地脚,来来回回,一行行的薅着藤藤蔓蔓、看不见绿色的地皮。田园绿茵茵的,锄草的老夫老妻,用锄头轻叩土地,神态悠闲自如,像沉浸在一部爱情故事里,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爱情,原是这样的温暖朴素。唐朝诗人韦应物说:“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时。”惊蛰是一次闹铃,虫子苏醒了,农人也忙起来了。,日日月月闲不下来。

  河柳伸出鸭舌状的翠叶儿,密密麻麻吊在袅娜的枝条上,舔吻春风,棵棵都是“碧玉妆成一树高”的娟丽娇态,宛然情窦初开的少女唱着《望春风》:“十七八岁没出嫁,想着少年家”。杨树吐着嫩红的芽蕾,远远望去,是一缕缕、一团团袅袅青烟。树林里,喜鹊戛戛,乌鸦呱哇。

  春水渐渐丰盈,晕绿,失去冬天河流清冽纤细的婉约和碧莹透明的光洁。春天河水青涩懵懂,丰腴性感,有种情人的味儿,迷人,痒心,勾魂摄魄。靳家河、金钱河是鸟儿们的爱情河,飞来很多白鹭、鸳鸯、野鸭子,和不少叫不上名字的水鸟儿,它们或扑入水中嬉戏,或孤立河岸圆石上发呆,或一群一浪的沿河道飞翔,叽叽喳喳,闹声一片。

  三只肥鹅优雅的走在水泥路上,呱呱叫着,不由让我想起《漫川大调》里一句唱词:公鹅前边叫呱呱,母鹅随后叫哥哥。还有一只小鹅,怕是二位情人的孩子了。

  土地被楼房一点点蚕食,街道若洪水猛兽,冲毁一片片菜园和良田,农民纷纷转业,逃离家园,经商或者背负行囊出门打工。

  惊蛰,惊醒了虫子,也震醒了人们,抓紧时间,从春天出发,朝着幸福的方向赶路。

人生是一场赶路美文

  我家住乡下,离市区有近四十公里的距离,因为路堵,辗转两趟公交,到达市区已是上午九时,感觉身子疲惫到了极点。这点路程,对于青年人来说,也许不足挂齿。但是,这对于我,已过天命之年的人,做很多事情都有些力不从心了。

  其实,人生未尝不是一次平淡无奇的赶路。我生长在江南水乡,曾一度以为这个世界,就是我们那个乡村,也许再大一点,就是我们所在的那座城市。直到我上初中那年,舅父带我去省城舅姥爷家,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世界之大。那一天,我和舅父先乘客車,然后步行两里地去坐火车,因车位不多,火车上拥挤不堪。两个多小时后,下了火车,我所有的兴奋被沮丧替代,看着省城热闹的车流和穿着光鲜的人群,再看看我和舅父那副灰头土脸的样子,像被针扎了般难受……

  不知不觉到了会合点。我打量四周,正不知所措时,手机铃声响起,“你人在哪儿?”文友焦急地催促。当我说出所在位置后,便发现文友正在马路对面,不停地招手、叫喊,这一刻我才松了口气。

  文友们如约赴会,巴士车上坐满了熟悉的、陌生的面孔,直觉温馨而亲切。我连忙打招呼:“不好意思,今儿迟到了!”不知谁打趣地冒了一句:“就等你一个人呢!”大家便哈哈大笑起来。

  邻座说,市区距目的地大约50分钟车程。说实话,我喜欢旅行。我喜欢在赶路的氛围中享受人生的乐趣,欣赏充满生机的多彩世界。然而,很多时候,赶路的人,为了远方的目标,往往无意留心沿路的风景,而许多美好的路边风物,被轻易地忽略了,待多年后明白过来时,已追悔莫及。

  巴士车在疾驰中前行,文友们聊写作,谈人生,发感慨。我思绪万千,文字结缘,让我们相逢。一路上,欢声笑语间,一座崭新的乡村都市跃入眼帘,春天的气息弥漫着整个新城,犹如滨江临港的花马湖畔镶嵌着的一颗璀璨明珠。赶路的人,没有理由停止脚步,更不能迷失方向,当你把赶路的心态转换成散步的`心境,你就会发觉,得到有味,失去也有味;富贵有味,清贫也有味;成功有味,失败也有味;热恋有味,失恋也有味;青春有味,衰老也有味。这个时候,你才会恍然明白,你梦想的东西其实就藏在沿途。

  未来的我们可能会走得更远,但不管在哪里,我们都是一个赶路者。未来没有止境,只愿生活越来越有温度。

  赶路的人,需要耐心耐力,容不得懈怠和彷徨,把赶路当成追赶幸福,人就会快乐,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路的前方是什么?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或许是悬崖峭壁,或许是鲜花和掌声,或许是美丽的天堂,或许我们的梦想和快乐就埋在路的尽头。

我们都是赶路人美文

  我坐过最久29个小时的火车,硬座,火车晚点。我身子瘫在硬邦邦的座位上,望着满车的陌生面孔,觉得累到了极点。我离家最远有2000公里,从中部往西部,从丘陵到盆地,翻越高山,一路穿行。

  我知道,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什么也不是,甚至还不如你一场旅行的距离。但是,这对于我,或者说时光转到小时候的我,这样的距离我曾经想都不敢想。我曾经一度以为这个世界,就是我们那个镇,也许再大一点,我们那个市。虽然地理课上知道我的这个镇和我的这个市只不过是茫茫世界的一个点。

  我直到高中,才真真切切地来到市里。那一天我记得很清楚,我爸扛着棉被,我提着行李,坐上了去往城里的公共汽车。那时候的公共汽车一天只跑两趟,位子不多,拥挤不堪。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市区,刚下汽车,我没有多少兴奋,甚至有些沮丧,我看着热闹的车流和穿着光鲜的人群,再看看我和我爸那灰头土脸的样子,我像受了刺激一般。

  高中三年我渐渐适应了城里的`生活,不再像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外来客,我努力把普通话说得标准,改掉了我刚来时的乡音,我妈也再没有给我买从集市里讨价还价来的廉价衣服,其实这些我不在意,只是爸妈说,出门在外,总要穿得像个样子。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去了省城,其实路途并不遥远,我爸硬要送我。我爸从没出过省,他说省城还是自己年轻的时候来过,现在早已经是另一番模样了。我爸依旧扛着棉被,我提着行李,不一样的是,以前问路的是他,如今问路的是我。

  我爸把我送到学校,在食堂吃了中饭就要回去。我把他送到坐汽车的地方,他把身上的钱塞给我,叫我好好学习,没钱就问家里要。车开走后,我望着这个偌大的陌生世界,周围都是父母和孩子的面孔,望着远去的父亲,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

  大学四年我努力学习,也努力赚些零用钱,圈子也只是局限在学校,或者说省城。我从没想过旅游,怕旅游回来身上的钱又不够下个月的伙食。记得有个老师上课的时候说,你们一定要在读大学的这段时间多出去走走看看,这一定会是你今后人生的一段珍贵的经历。听老师这么说我特别想出去走走,想看看外面的风景,想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经历种进心里。但最后我还是没去,因为我确实没钱,却又需要钱过日子。22岁的年纪,足迹却还停留在原点,说实话,那时候我确实很沮丧,但是我始终没有后悔。

  后来我又考上了研究生,学校在离家两千多公里的西部,我当时想,我终于要远走高飞了。这一次,我独自一个人提着行李,挥手告别父母,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了这座陌生却又让我欣喜的城市。在这里,我第一次坐了地铁,我尽量装得像经常坐的样子,想想都觉得特别可笑。如今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两年之久,再过一年可能又要离开了,下一个目的地在哪里,我也不知晓。

  就像歌里唱的:因为你不知道,你也不会知道。其实比旅行更像旅行的是人生,我们都是赶路人,在每一个节点都要去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可能这个世界你也不曾想过,它不需要你去规划,去计算路程,去想该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它就是你人生的一段旅行,而这段旅行远比其他的旅行更深刻,更怀念,有时候也更苦涩。

  未来的我可能走得更远,也许也能走到大洋彼岸,但是不管在哪里,我都是一个赶路者的角色,未来没有止境,只愿生活越来越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