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名言

年过半百的人生名言

2022-02-10 14:42繁星中文网

年过半百的人生名言

年过半百的老人散文

  来自农村的孩子似乎无论走到哪里都割舍不掉对家的眷恋。

  已经好久没回家了,心中一直牵挂着那年过半百的老人——我的外公外婆。

  不知道两位老人身体怎么样,不知道俩老人有没有舍得花钱去买些补品,不知道俩老人有没有责怪我好久没有回家去看他们。

  听妈妈说外婆小的时候也是资本家的女儿,五六岁时还有佣人给伺候着,后来因为家道中落,外祖父与外祖母已无力抚养这一大家子人了,无奈之下,便把外婆送给一个大户人家做小女儿了。

  后来外婆告诉我说:“那时的她也多次偷跑回家,作为被大户人家收养的女儿,养父只是把她当做一个普通的佣人看待,并没有给予她应有的温暖与关心,但每次回家之后又得被养父强行带走,之后,外祖父他们搬家了,外婆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听了外婆那番对过去刻骨铭心的话,我深知,外婆青年时一定吃过不少苦头。

  外婆与外公成亲后,外婆凭借她那天生就有的生意头脑与外公做起了小生意。渐渐的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红火,住的也不再是茅草房,生活起居都得到了周围邻居的称赞与羡慕。

  美好的日子总是昙花一现。外公因一次外出做生意,得罪了村里的“地头蛇”,被人给“缠住了小脚”。日子久了,家里的那些存货也越来越多,无奈之下,外公与外婆不得不解散自己经营了许久的小个体,变卖了房子,还欠下了许多的债务。

  外婆喜欢养花,喜欢清新美好的事物,当自己苦心经营的个体无法继续前行的时候,外婆并没有绝望,而是在那无声无息的痛苦中轻拢慢捻,她选择了平和的面对生活,不再追求那些所谓的名与利。

  作为一位农民,外婆外公肩上挑着养家糊口的重担。每年的家庭支出只得从那仅有的自留地里获得,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之后,我上了大学就很少回去了,还记得上次回去的时候,外婆还是蜷缩着身子在那自留地里拔草呢!她那每一个动作似乎都饱含了对子孙的思念。外婆那高大的体格再也经不起岁月的洗礼了,看着外婆佝偻的`身躯,我的心中有太多的不舍与心痛。

  现在生活富裕了,舅舅姨娘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每当逢年过节我们提议要到饭店里小聚一餐时,外婆的脸色都会骤变,外婆总说:“饭店里吃得不实惠,不比家里的好。”外婆宁愿与外公两个人在家里为儿女们忙吃忙住,也不情愿到饭店里去花那冤枉钱。

  或许真的是“穷”怕了吧!外公外婆的生活永远处于勤俭节约的支点上。我想对我那亲爱的外公外婆说:“外婆外婆,是时候该享享清福了!”

散文关爱空巢老人

  都市灯光下的彷徨,走过没有晨风的街道,只那一秒钟的感动,眼角微湿之后,我突然明白:原来那里是寂寞老人的快乐天堂!有我们在的世界,你们再也不会孤独,我们会陪伴在你的身旁,帮助你们挣脱那些悲伤的回忆。于是,当我离开时,看到你们灿烂的笑脸,从此我下定决心:你的未来我会和你们一起分享!

  2009年5月9日周六上午,我随校报团去伏牛路居民区参加“关爱空巢老人,千名志愿者进社区”活动。来到那里,走进那个寂静的小院,地面打扫的很干净,几片树叶在晨风中飘落。这里太安静了,我们都不吭声害怕吵醒还在休息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就那样静静的站在宽敞的小院中望着翠绿的柳树。当我们和一位早起晨练的老奶奶愉快的拉家常时,顺着她的指引透过窗户,我们才看到那些充满朝气的爷爷奶奶们正在跳舞呢!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很简单,原来老人们用这种方式聚在一起,用一颗年轻的心来对待生活,他们都懂得怎样去追求属于自己年轻的梦!

  我们就那样仰着头站在楼下看着他们用自己的舞蹈,享受着属于他们自己愉悦的清晨时光,仿佛我们成了另一个世界的观众,每个人都不愿意把视线从那里离开。我再次明白:“心在飞扬,未来的路再也不会害怕迷失方向,因为我们有无限可能去闯,我们有年轻的力量。只要推开窗,外面的阳光就会照进我们的胸膛。”当我帮忙把“黄河科技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条幅挂在墙壁上的时候,我的心感慨万千,作为校报团成员的我在此刻只想到自己是一名志愿者,在这里大家都是一个爱心整体。

  主持人刚一亮相在“关注空巢老人,千名志愿者进社区”的巨大条幅下,所有的学生们都感觉内心深处有一种冲动,今天既然来了就一定要让这些老人们感受到爱心的温暖!由郑州晚报及九院携手倡导的“暖巢活动”已经正式开幕。他们亲切的话语刚一飘到大家的身旁便引来阵阵热烈的掌声。郑州九院还特意带来支援队伍,为这些老人们提供了一个免费的咨询爱心团队,这些医护人员通过交流也告诉我们一些照顾老年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人们都说自己一直在寻找天使,其实天使就一直生活在我们的身旁。

  当开幕式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站在那里,听着又一个“暖巢点”正式建立这个愉悦的'消息,我们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仰望着刚刚获得的“暖巢志愿者”锦旗,心里有一股莫名的感动。我们成了这个社区的第一批爱心志愿者!相信只要用心我们都能够拥有这份独特的幸福感,那一刻我们望着那些慈祥的老人,又像是回到了老家,回到了爷爷奶奶的身边,那种幸福感是我们渴望已久的,待在大学已经快一年了,而我们也不像以前那样方便回家看望他们,现在我们才懂得当我走过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爱在,所有的老人都可以幸福的享受天伦之乐!

  当活动正式开始的时候一位女生为大家带来韩雪的《想起》,当《你知道我在等你吗》的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们被那种熟悉的歌声所赋予的温暖感动不已;当感人的集体朗诵《母亲》从老人们口中飘出,我们流泪了;当学生们为老人们献上一首又一首优美的歌曲,他们欢笑了;当学生们为老人们舞蹈,他们的心随着旋律在跳动,那是一颗年轻的心;当我们的学生送去了精彩的魔术表演,那些老人们关注的眼神给了我们多么大的鼓舞啊;当我们用感恩的心来表现自己的心情时,你们又是我们忠实的听众你们用一双慈祥的眼神告诉我们,你们很开心。而我们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自己的歌声轻轻敲醒你们孤寂的心灵,

  从此以后我们的心是连一起的,你们将不会孤独,因为我不舍的离开之际,已经告诉自己:你们的未来我会和你们一起分享!

散文:收字纸的老人

  中国人对于字有一种特殊的崇拜心理,认为字是神圣的。有字的纸是不能随便抛掷的。亵渎了字纸,会遭到天谴。因此,家家都有一个字纸篓。这是一个小、宽肩的篓子,竹蔑为胎,外糊白纸,正面竖贴着一条二寸来宽的红纸,写着四个正楷的黑字:“敬惜字纸”。字纸篓都挂在一个尊贵的地方,一般都在堂屋里家神菩萨的神案的一侧。隔十天半月,字纸篓快满了,就由收字纸的收去。这个收字纸的姓白,大人小孩都叫他老白。他上岁数了,身体却很好。满腮的白胡子茬,衬得他的.脸色异常红润。眼不花,耳不聋。走起路来,腿脚还很轻快。他背着一个大竹筐,推门走进相熟的人家,到堂屋里把字纸倒在竹筐里,转身就走,并不惊动主人。有时遇见主人正在堂屋里,也说说话,问问老太爷的病好些了没有,小少爷快该上学了吧……

  他把这些字纸背到文昌阁去,烧掉。

  文昌阁的地点很偏僻,在东郊,一条小河的旁边,一座比较大的灰黑色的四合院。正面三间朝北的平房,砖墙瓦顶,北墙上挂了一幅大立轴,上书“文昌帝君之神位”。这文昌帝君不知算是什么神,只知道他原先也是人,读书人,曾经连续做过十七世士大夫,不知道怎么又变成了“帝君”。他是司文运的阅读答案--收字纸的老人阅读答案--收字纸的老人。更具体地说,是掌握读书人的功名的。谁该有什么功名,都由他决定。因此,读书人对他很崇敬。过去,每逢初一、十五,总有一些秀才或候补秀才到阁里来磕头。要是得了较高的功名,中了举,中了进士,就更得到文昌阁来拈香上供,感谢帝君恩德。科举时期,文昌阁在一县的士人心目中是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的,后来,就冷落下来了。

  正房两侧,各有两间厢房。西厢房是老白住的。他是看文昌阁的,也可以说是一个庙祝。东厢房存着一副《文昌帝君阴骘文》的书版。当中是一个颇大的院子,种着两棵柿子树。柿树之前,有一座一人多高的砖砌的方亭子,亭子的四壁各有一个脸盆大的圆洞。这便是烧化字纸的化纸炉。化纸炉设在文昌阁,顺理成章。老白收了字纸,便投在化纸炉里,点火焚烧。化纸炉四面通风,不大一会,就烧尽了。

  老白孤身一人,日子好过。早先有人拈香上供,他可以得到赏钱。有时有人家拿几刀纸让老白代印《阴骘文》(印了送人,是一种积德的善举),也会送老白一点工钱。老白印了多次《阴骘文》,几乎能背下来了(他是识字的)。后来,也没有人来印《阴骘文》了,这副版子就闲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不过老白还是饿不着的。他挨家收字纸,逢年过节,大家小户都会送他一点钱。端午节,有人家送他几个粽子;八月节,几个月饼;年下,给他二升米,一方咸肉。老白粗茶淡饭,怡然自得。化纸之后,关门独坐。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他有时也会想想县里的几个举人、进士到阁里来上供谢神的盛况阅读答案--收字纸的老人阅读答案。往事历历,如在目前。

  老白收了字纸,有时要抹平了看看(他怕万一有人家把房地契当字纸扔了,这种事曾经发生过)。近几年他收了一些字纸,却一个字都不认得。字横行如蚯蚓,还有些三角、圆圈、四方块

  那是中学生的英文和几何的习题。他摇摇头,把这些练习本和别的字纸一同填进化纸炉烧了。孔夫子和欧几里德、纳斯菲尔于是同归于尽。

  老白活到九十七岁,无疾而终。

卖红薯的老人 散文

         卖红薯的老人 散文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影响我的人。老师,他们教给我知识;父母,他们教会我做人;对手,他们教会我要强大。可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并不是他们,而是一个卖红薯的老人。他教会我一个值得一生遵循的道理。

  那是一年国庆,妈妈去医院做了一个手术,然后要住院。第一天,妈妈吃不下饭,说想吃红薯。这医院附近别说是那种卖红薯的小摊,就连小店也没几个。没办法,我只好绕着医院四处去寻找。

  平时随处可见的.摊,一下子无影无踪了。突然,我闻到了一股香喷喷的红薯味,顺着香味一直找,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了一个小摊。一个老人站在炉子后收拾工具,一身朴素的衣服上点缀着几个补丁,瘦弱的身子在秋风中发抖,满是皱纹的脸被吹得发白,他不停地搓着手正准备收摊,。

  我走上前,问他:“老爷爷,您的红薯怎么卖?”“对不起啊,小朋友,红薯卖完了。”我有点失落。老爷爷不忍心看到我这个样子,安慰我说:“这样好了,我给你留一个大的,你明天再来买,好吗?”我听了,原来失落的心情一下子多云转晴了,道别了这位慈祥的老爷爷,我回到了医院。

  第二天,我把和老爷爷的约定忘到了九霄云外。过了三天,妈妈终于出院了,我十分高兴,可一出医院看见那位老爷爷,这才想起与他的约定。走上前去,老爷爷看到我,一脸高兴,赶紧拿出一个还热乎乎的大红薯,说:“小朋友,这是我给你留的红薯。”原来老人这几天都在等着我,我十分惭愧也很感动,付过钱说了一句“谢谢”,就跑开了……

  多年以后,我还记得那位慈祥纯朴的老人,他教会我一个重要的道理:遵守诺言。可惜,后来却再也没有见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