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名言

古人经典名句名言大全

2023-09-15 23:16繁星中文网

古人经典名句名言大全

古人名言大全

  古人名言 古人名句格言: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古人并称大全

  合称在古代很常见,以下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古人并称大全,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人并称

  1.二马:一作“两司马”,指汉司马迁(字子长)、司马相如(字长卿),均以文辞著称,在文学史上很有影响。

  2.二王:一作“两王”,指晋王羲之(字逸少)、王献之(字子敬)父子。

  3.二窗:指南宋吴文英、周密,均工词。文英号梦窗,有《梦窗词》;密号草窗,有《草窗词》,故称。

  4.二阮:亦作“大阮小阮”,指魏晋之际阮籍、阮咸叔侄,名列“竹林七贤”。唐皎然《送德守二叔侄上人还国清寺觐师》诗:“道贤齐二阮,俱向竹林归。”

  5.二苏:一作“两苏”。(1)指宋苏轼、苏辙兄弟。(2)指宋苏舜元、苏舜钦兄弟。

  6.二李:(1)指唐李白、李贺,均为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元杨维桢《赵氏诗录序》:“《风》、《雅》而降为《骚》,而降为《十九首》,《十九首》而降为陶、杜,为二李,其情性不野,神气不群,故其骨骼不庳,面目不鄙。”(2)指五代南唐李煜、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均以工词著称。

  7.二妙:指唐贾岛、姚合,均擅五言律诗。宋赵师秀辑其诗为《二妙集》一卷行世,故称。

  8.二贤:指唐颜真卿、宋范仲淹。《元一统志·饶州路·古迹》:“二贤堂,堂在饶州路。二贤,唐颜真卿、宋范仲淹也。”

  9.二晏:指北宋晏殊、晏几道父子,皆以词名。夏承焘《〈二晏及其词〉序》:“二晏词情意窅渺,非如苏、辛、姜、史之易求归趣。”有《二晏词》传世。

  10.上饶二泉:指宋赵蕃、韩淲 。赵蕃号章泉,韩淲号涧泉,均为江西派诗人,故称。

  11.南北二玄:指晋谢玄、张玄之。《晋书·谢玄传》:“玄字幻度。少颖悟。……久之乃转授散骑常侍、左将军、会稽内史。时吴兴太守晋宁侯张玄之亦以才学显,自吏部尚书与玄同年之郡,而玄之名亚于玄,时人称为'南北二玄’,论者美之。”

  12.南唐二主:指五代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均以词著称,有《南唐二主词》传世。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陈卧子《山花子》词)凄丽近南唐二主,词意亦哀以思矣。”

  13.济南二安:指宋李清照、辛弃疾。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均济南人,故称。

  14.双白石:指宋黄景说、姜夔,景说字岩老,夔字尧章,皆号白石,皆工诗,故称。

  15.马杜:指汉司马相如、杜笃,均以文学著称。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况马杜之磐悬,丁路之贫薄哉。”

  16.王韦:指唐王维(官至尚书右丞)、韦应物(曾官苏州刺史),均工山水田园诗,恬淡清雅,风格别致。唐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王右丞、韦苏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谈丛四》:“至李杜、王孟、高岑、韦孟、王韦、韦柳诸合称,则出自后人,非当日所定。”

  17.王杨:指唐王勃、杨炯,均以工诗著称,名列“四杰”。唐李商隐《漫成五章》之一:“沈宋裁词矜变律,王杨落笔得良朋。”

  18.王孟:指唐王维(字摩诘)、孟浩然。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三十七:“苟诗家独取李杜,则沈宋、王孟、韦柳、元白,将尽废之耶?”

  19.王谢:指晋王坦之、谢安,并为名士。

  20.王裴:指唐王维、裴迪,均工山水田园诗,且相友善,尝同居终南山,相互唱和。清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凡例》:“盛唐王裴辋川唱和,工力悉敌。”

  21.元白:指唐元稹、白居易,二人交谊深厚,唱和较多,文学主张相近,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并名于世。

  22.韦刘:指唐韦应物、刘长,均工山水田园诗,清新淡雅,自然简练,有“五言双璧”、“韦刘诗派”之誉。

  23.韦杜:指唐韦应物、杜甫,均工诗。韦应物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杜甫则诗坛泰斗,二人诗作皆本色天然,故称。

  24.韦孟:指唐韦应物、孟浩然,均工诗。韦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孟诗清淡,长于写景,但多反映隐逸生活。

  25.韦柳:指唐韦应物、柳宗元,均工诗,艺术纯熟,境界高远,诗风清朗、淡雅,后人论诗常相并提。宋包恢《答傅当可论诗》:“唐称韦柳有晋宋高风。”清王士禛《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六:“风怀澄淡推韦柳,佳处多从五字求。”

  26.史班、班马:指汉司马迁、班固。

  27.老庄:指春秋末老子、战国时庄子,均道家代表人物。《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晏,何进孙也。……好老庄言,作《道德论》及诸文赋著述凡数十篇。”

  28.刘白:指唐刘禹锡、白居易。《新唐书·白居易传》:“白居易字乐天。……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稹卒,又与刘禹锡齐名,号'刘白’。”

  29.刘柳:指唐刘禹锡、柳宗元,二人政见相同,遭遇相似,交谊深厚,诗风亦相近。

  30.苏米:指宋苏轼、米芾,名列“宋四家”。清赵翼《送刘石庵相公还朝》诗:“余事到挥毫,苏米不足夸。”

  31.苏辛:指宋苏轼(号东坡居士)、辛弃疾(号稼轩居士)。

  32.苏黄:指宋苏轼、黄庭坚。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元祐后,诗人迭起,一种则波澜富而句律疏,一种则锻炼精而情性远,要之,不出苏黄二体而已。”《宋史·黄家庭坚传》:“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33.苏梅:指北宋苏舜钦、梅尧臣。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苏舜钦,以诗得名,学书亦飘逸。然其诗以奔放豪健为主。梅尧臣亦善诗,虽乏高致,而平淡有工,世谓之'苏梅’。”

  34.李杜:①指唐李白、杜甫。均以工诗著称,其诗作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将古典诗歌艺术推上高峰。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②指唐李商隐(字义山)、杜牧(字牧之)。均以工诗著称。

  35.沈宋:指唐沈佺期、宋之问,均宫廷诗人,多应制奉和之作,讲究平仄属对,精研声律,于唐代律诗之定型颇多贡献。

  36.枚马:指汉枚乘、司马相如,均汉代前期的大赋代表作家,对汉赋的发展颇有影响。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汉初词人,顺流而作,陆贾叩其端,贾谊振其绪,枚马同其风,王扬聘其势。”

  37.欧苏:指宋欧阳修、苏轼,均工诗文,名列“唐宋八大家”。宋王十朋《梅溪集》前集卷十九《读苏文》:“唐宋文章未可优劣,唐之韩柳、宋之欧苏,使四子并驾而争驰,未知孰后而孰先。”

  38.欧秦:指宋欧阳修、秦观。王国维《人间词话》三三:“美成词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周邦彦,字美成。

  39.欧晏:指宋欧阳修、晏殊。近代冯煦《唐五代词选叙》:“吾家正中翁(指冯延巳)鼓吹南唐,上翼二主,下启欧晏,实正变之枢贯,短长之流别。”

  40.欧梅:指宋欧阳修、梅尧臣,二人为诗均不满宋初人沿袭晚唐诗风,志在复古。宋黄庭坚《次韵文潜立春日三绝句》之一:“渺然今日望欧梅,已发黄州首更回。”金元好问《论诗》之二七:“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41.周柳:指宋周邦彦、柳永,均工于音律,喜用长调,长于铺叙,好写艳情。宋张炎《词源》以“周情柳思”论之。清曹溶《〈古今词语〉序》:“豪旷不冒苏辛,秽亵不落周柳者,词之大家也。”

  42.周姜:指宋周邦彦、姜夔,均工于音律,能自创新调,为格津词派代表词家。

  43.周贺:指宋贺铸、周邦彦。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周贺词语意精新,……用心甚苦。”宋周密《浩然斋词话》:“周贺词用唐诗。”

  44.郊岛:指唐孟郊(字东野)、贾岛(字浪仙)。

  45.屈宋:指战国楚屈原、宋玉。屈原为骚体的开创者;宋玉略后于屈原,为著名的`辞赋作家。《文心雕龙·辩骚》:“屈宋逸步,莫之能追。”《周书·庾信传论》:“摭六经百氏之英华,探屈宋卿云之秘奥。”

  46.屈贾:指战国楚屈原、汉贾谊,皆长于辞赋,又同遭谗讥,抑郁不得志,南朝梁武帝《设谤木肺石二函诏》:“怀傅吕之术,抱屈贾之叹。”唐杜甫《水上遣怀》诗:“中间屈贾辈,谗毁竟自取。”

  47.姚贾:指唐姚合、贾岛。二人为诗友,所作皆喜写荒僻之景,抒愁苦之情,又俱好苦吟锻炼,同擅五律,后世效者甚众。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姚合》:“合,陕州人,宰相崇之曾孙也。以诗闻。……后仕终秘书监。与贾岛同时,号'姚贾’。”

  48.贾马:指汉贾谊、司马相如。“西都贾马,耀灵蛇于掌握;东汉班张,发雕龙于绨椠。”清刘熙载《艺概·赋概》:“贾生之赋志胜才;相如之赋才胜志。

  49.贾董:指汉贾谊、董仲舒,均以文才著称。元周伯琦《考试乡贡进士纪事》诗:“事忆欧苏远,词怀贾董雄。”明孙柚《琴心记·阳关送别》:“惭愧孙吴将略,卫霍功勋,贾董文才。”

  50.晏周:指宋晏殊、周邦彦。清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初学琢得五七字成句,便思高揖晏周,殆不然也。”

  51.晏秦:指宋晏几道、秦观,均工词,词风皆深婉有致。后世词论家常以二人并举。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九:“晏秦之妙丽,源于李太白、温飞卿。”

  52.高岑:指唐高适、岑参,均边塞诗代表作家,多用七古诗描写边地风物及边地战事,诗风颇相近。

  53.陶韦:指东晋陶潜、唐韦应物。韦应物诗宗陶潜,风格与陶诗相近。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韦诗)闲淡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

  54.陶谢:指东晋陶潜、南朝宋谢灵运,均工诗,俱长于描绘自然景物,其创作开创山水田园诗派,对后世作家影响颇巨。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55.黄秦:指宋黄庭坚、秦观。清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三:“刘后村克庄词以才气胜,迥非剪红刻翠比。然服膺周清真邦彦不容口,见之于《最高楼》一词云:'周郎后,直数到清真。’'欺贺晏,压黄秦。’……当时'黄秦’并称,大有老子、韩非同传之叹!”

  56.曹谢:指三国魏曹植、南朝宋谢灵运。唐韩愈《县斋有怀》诗:“事业窥皋稷,文章蔑曹谢。”宋晁补之《即事一首次韵祝朝奉十一丈》:“子常妙工诗,苏李掩曹谢。”

  57.韩杜:指唐韩愈、杜甫。清伤时子《苍鹰击·好逑》:“马班良史,渊云赋手,韩杜诗文不朽。”

  58.韩孟:指唐韩愈、孟郊,二人文学主张相近,诗风亦相似,均好用硬语,追求险奇,并多联句之作,工力相敌。宋欧阳修《读蟠桃诗寄子美》诗:“韩孟于文词,两雄力相当。”

  59.韩柳:指唐韩愈(字退之)、柳宗元(字子厚)。宋欧阳修《唐柳宗元般舟和尚碑跋》:“子厚与退之,皆以文章知名一时,而后世称为韩柳者,盖流俗之相传也。”

  60.温韦:指唐温庭筠、唐末五代韦庄,均“花间派”词人,以描写闺情见胜。

  61.温李:指唐温庭筠、李商隐,均工诗,作品皆有绮丽精巧的特点;温词比诗更为有名,后世奉为“花间派”鼻祖。

  62.鲍庾:指南朝宋鲍照、北周庾信。《平山冷燕》第一回:“元白风流不一而足,鲍庾俊逸屈指有人。”

  63.鲍谢:指南朝宋鲍照(字明远)、谢灵运。宋黄庭坚《寄陈 用》诗:“寄我五字诗,句法窥鲍谢。”

  64.大小苏:指宋苏轼、苏辙兄弟,均以文学著称。

  65.大小杜:又称老杜小杜,指唐杜甫、杜牧。均以工诗著称。宋潘若同《郡阁雅言·杜牧》:“(牧)与杜甫齐名,时号'大小杜’。”

  66.大小谢:指南朝宋谢灵运、谢惠连。并有诗名,故称灵运为“大谢”,惠连为“小谢”。

  67.小李杜:指唐李商隐(号玉谿生)、杜牧(世称杜樊川)。以别于李白、杜甫之并称“李杜”。清薛雪《一瓢诗话》:“筹笔驿'笔’字,不可实作笔墨之笔用。唐人如杜樊川之'挥毫胜负知’,李玉谿之'徒令上将挥神笔’,皆实作笔墨之笔用矣。小李杜尚欠主张,况他人乎?”

  68.大坡小坡:指宋苏轼(号东坡居士)、苏过父子。《宋史·苏轼传》:“过字叔党。……晚权通判中山府。有《斜川集》二十卷。其《思子台赋》、《飓风赋》早行于世。时称为'小坡’,盖以轼为'大坡’也。

  69.南洪北孔:指清洪升、孔尚任。

  70.柳七黄九:亦作“黄九柳七”,指宋柳永、黄庭坚。

  71.秦七黄九:指宋秦观、黄庭坚。秦观排行第七,黄庭坚排行第九,故称。

  72.豪苏腻柳:指宋苏轼、柳永。苏轼之词豪放,柳永之词细腻,故称。

  73.大柳舍人小柳舍人:指唐柳公权、柳璟。唐赵璘《因话录》卷三:“长庆已来,柳尚书公权,又以博闻强识工书,不离近侍。……尚书与族孙璟,开成中,同在翰林,时称'大柳舍人、小柳舍人’。”

  三人并称

  1.三苏:指宋苏洵、苏轼、苏辙父子。

  2.三曹:指三国魏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均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和文化成就,显赫于世。

  3.三曾:指宋曾巩、曾布、曾肇兄弟。

  4.三谢:指南朝宋谢灵运、谢惠连,南朝齐谢朓(字玄晖)。均以山水诗知名。

  5.三豪:指宋欧阳修(字永叔)、石延年(字曼卿)、杜默(字师雄)。宋石介作《三豪诗送杜默师雄》,谓欧阳修为文豪,石延年为诗豪,杜默为歌豪。

  6.词坛三绝:指宋周邦彦(号清真道人)、姜夔(号白石道人)、王沂孙(号碧山)。均以工词著称。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词法之密,无过清真;词格之高,无过白石;词味之厚,无过碧山,词坛三绝也。”

  7.词家三李:指唐李白、五代南唐李煜、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清舒梦兰《白香词谱笺》卷三:“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李白,故称'词家三李’。

  8.词家三绝:指清初顾贞观、陈维崧、朱彝尊。《清史稿·顾贞观传》:“贞观,字梁汾,无锡人。康熙十一年举人,官内阁中书。工诗,自定集仅五言三十余篇,清微婉笃,上睎韦柳;而世特传其词,与维崧及朱彝尊称'词家三绝’。”

  9.桐城三祖:指清方苞、刘大櫆、姚鼐。文学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

  10.元嘉三大家:指南朝宋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11.江右三大家:指清袁枚、蒋士铨、赵翼。三人主张诗写“性情”,力戒蹈袭,重视创作,反对规唐模宋,只讲格调和摭采藻绘的风气,因以并称。

  12.海内三布衣:指清姜宸英、朱彝尊、严绳孙。

  13.程朱:指宋程颢、程颐、朱熹。

  14.刘元白:指唐刘禹锡(字梦得)、元稹(字微之)、白居易,均以工诗著称。

  15.公安三袁:指袁宗道、袁中道、袁宏道。

  四人并称

  1.四杰:指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初唐著名诗人。《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2.四大家:指元马致远(号东篱)、郑光祖(字德辉)、关汉卿、白朴(字仁甫)。均著名杂剧作家。

  3.四布衣:指清初李因笃、姜宸英、严绳孙、朱彝尊。俱属布衣而名满京畿。

  4.宋四家:亦作“词家四宗”,指宋周邦彦(号清真居士)、辛弃疾(号稼轩居士)、王沂孙(号碧山)、吴文英(号梦窗)。

  5.永嘉四灵:指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季。照字灵晖,玑字灵渊,卷字灵舒,师秀字灵秀,均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皆工诗。

  6.苏门四学士:宋黄庭坚(字鲁直)、秦观(字少游)、晁补之(字无咎)、张耒(字文潜)。皆以文学游于苏轼(字子瞻)、苏辙(字子由)兄弟之门。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苏门四学士》:“黄鲁直、秦少游、张文潜、晁无咎称'苏门四学士’。”

  7.吴中四才子:指明徐祯卿、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吴中,吴郡或苏州府的别称。四人均苏州府(治今江苏苏州)人,以诗文书画著称于时,故称。

  8.王扬枚马:指汉王褒、扬雄、枚乘、司马相如。南朝梁锺嵘《诗品·总论》:“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陈延杰注:“王褒、扬雄、枚乘、司马相如,并汉代赋家。”

  9.王孟韦柳:指唐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均工山水田园诗,诗风清微淡远。清胡凤丹为辑《唐四家诗集》行世,其序云:“王则以清奇胜,柳则以清俊胜,韦则以清拔胜,孟则以清远胜。”清林昌彝《射鹰楼诗话》:“唐人王孟韦柳,皆陶之一体。”

  五人并称

  1.元剧五大家:指元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均著名杂剧作家。

  2.二陆三张:一作“三张二陆”。指西晋陆机、陆云兄弟与张载、张协、张亢兄弟。《晋书·张载传》:“(张)亢字季阳。才藻不逮二昆,亦有属缀,又解音乐伎术。时人谓载、协、亢,陆机、云曰'二陆三张’。”南朝梁锺嵘《〈诗品〉序》:“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

  3.四贤一不肖:指宋范仲淹(谥文正)、余靖、尹洙、欧阳修、高若讷。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九辑司马光《涑水记闻》。“……'四贤’,希文、安道、师鲁、永叔也,'一不肖’,若讷也。”

  六人并称

  六先生:指宋周敦颐(濂溪先生)、程颢(朋道先生)、程颐(仞川先生)、张载(横渠先生)、邵雍(谥康节)、司马光(涑水先生)。

  七人并称

  1.七才子:又称“前七子”,指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年间的七位文学家。

  2.后七子:指明李攀龙、谢榛、王世贞、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嘉端(1522—1566)、隆庆(1567—1572)年间继“前七子”之后的七位文学家。

  3.竹林七贤:指魏晋之际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4.建安七子:指东汉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瑀、应玚、刘桢。建安,献帝年号。七人同处建安年间(196—220),并以文学著称于时,故称。

  5.后吴中七子:又称“吴中七家”。指清戈载、沈彦曾、朱绶、陈彬华、吴嘉洤、沈传桂、王嘉禄,均嘉庆(1796—1820)、道光(1821—1850)年间“吴派”词人。

  八人并称

  1.唐八家:指唐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韩愈、李商隐,得名于清陈明善所辑之《唐八家诗钞》。沈德潜序称王士禛生前欲刻八家诗集而未果,陈氏成此编以继其志;并谓“八家之诗,洵可概一朝之诗也”。

  2.明八大家:指明宋濂、刘基、方孝孺、王守仁、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茅坤。八人诗文成就大致相称,所作又均以古文见长,清初张汝瑚辑八人文章为《明八大家集》行世,“八大家”之说遂为文选家、文论家所接受。

  3.唐宋八大家:指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

古人座右铭大全

  古人座右铭摘录大全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

  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14)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陈寿

  1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1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1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

  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1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20)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古人座右铭大全推荐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

  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

  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

  7)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9)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

  1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1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1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

  1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18)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19)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

  20)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古人座右铭大全经典

  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4)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

  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

  8)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

  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1)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1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

  1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1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

  16)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17)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

  18)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1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

  2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流派与并称文学常识

  小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对自己有着很大的好处,在考试中也可以更从容的应对,写作中也可以引经据典。下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流派与并称

  1、班马:司马迁、班固

  2、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4、王孟:王维、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5、高岑:高适、岑参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

  6、李杜:李白、杜甫

  李白——“诗仙”,浪漫主义诗人。杜甫——“诗圣”,现实主义诗人。

  7、韩柳——韩愈、柳宗元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和代表作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8、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9、三苏:苏轼、苏辙、苏洵

  10、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辙、苏洵、王安石、曾巩

  1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流派与并称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