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标语

名片设计个人标语汇总100条

2022-12-24 10:18繁星中文网

名片设计个人标语汇总100条

《个人名片设计》教案

  篇一:《个人名片设计》教案

  设计思想:

  本课是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小设计师中的设计1《个人名片设计》,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范例欣赏,制作一张体现个性的名片。课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完成了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学习,掌握了简单的多媒体制作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学、设计、规划完成任务的能力。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虽然学过word、画图等软件,但不可避免个别学生会忘记某些知识,所以不仅课上鼓励互相学习,而且我在教学前还设计了主题网站,重点准备了技术支持和素材库,作为学生的学习支架,保证设计的顺利完成。

  媒体设计思路:

  1、主题网站分别为“知识链接”、“我来试试”、“大显身手”、“助你成功”、“为你服务”、“名片欣赏”六个模块,作为学生的一个学习支架。

  2、课件“范例欣赏”起到激发兴趣、示范引导的作用。

  3、在交流展示阶段,使用网络转播展示作品。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名片的历史以及名片的设计元素、技术手段和设计过程。

  2、技能目标:复习自选图形、文本框、艺术字、图片的操作方

  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如何客观地评价别人,学会欣赏别人,培养人文素质。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题,激发兴趣: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很高兴今天我们又在一起上课了,老师一直都非常欣赏我们六年一班,因为我知道,你们每个人都是最出色的孩子,现在老师特别想了解你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谁愿意做一下自我介绍?

  3、请同学们做自我介绍,师生给予掌声鼓励。

  4、刚才三位同学的介绍既精彩又具体,可是如果我们一一介绍那就太慢了,想一想谁有好办法,能让老师对你们的情况都有所了解?

  5、学生自由畅谈个人看法。(写一个通讯录、每个人设计一张名片送给老师,我们的问题就解决了。)

  6、你的办法非常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个人名片设计”。

  7、教师板书:个人名片设计。

  二、知识链接,了解名片:

  1.学生阅读教材47页知识链接,了解名片。

  2.教师总结:请同学们坐好,关于名片我们就先了解到这里,名

  片就是沟通人际关系的良好工具,秦朝开始有类似名片的东西,清朝才开始有了正式的名片。而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电子名片,你们想不想欣赏,我们小学生自己的电子名片?

  三、范例欣赏,任务分析:

  1、好,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欣赏。(课件展示四张不同风格的学生名片)

  2、分别欣赏名片,从名片上你可以获得哪些个人信息呢?

  3、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姓名、爱好、身份、联系方式、地址。

  4、这些信息就是名片的设计元素,大家一起看一下都有(生读),那么这些元素在设计名片时是不是都要反映出来?(不是,根据个人需要把你认为想介绍给别人的重要的元素反映出来)。

  5、在这四张名片中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生分别说)

  6、由于这四张名片的设计风格不同,所以我们大家因看法就不同。那么我们在设计名片时,一定要力求设计风格:个性鲜明(板书)

  7、现在我们看一下这四张名片是使用什么软件制作的?(WORD)

  8、用到了哪些技术手段?(艺术字、图片、文本框、自选图选)(板书)

  四、我来试试,自主探究:

  1、关于word软件,我们在五年级时已做到系统的学习,现在老

  师就考考你们,借大家写上进入主题网站中“我来试试”页面,看一看你能解决其中的问题吗?如果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我们共同解决。

  2、如有问题的请举手,生提问题,互相帮助,共同解决。

  五、大显身手,任务驱动:

  1、好了,大家还有问题吗?如果没有问题,老师现在就给你们一个大显身手,展示自我的机会,请大家快速进入主题网站中“大显身手”的页面认真看一看我们今天的小任务。

  2、找生读小任务及要求。

  3、好,我们明确了任务请返回首面,进入助你成功、为你服务、名片欣赏

  页面,这里有名片和图片可供大家制作你选择使用,返回首页进入“助你成功”页面,如果制作中有问题的话可以参考其中的小提示,返回首页进入“现在名片”页面,在设计风格上出可以适当借鉴这些名片的设计风格。

  4、同学们,准备好了吗?马上启动word,完成任务。

  5、学生合作练习,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六、作品评价,交流欣赏:

  1、好,请同学们坐好,大家完成任务的吗?现在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好吧!下面就请大家自由欣赏!

  2、请迅速回到坐位,在刚才的欣赏中,你最喜欢谁的作品?大家意见不一样,说明每个人的作品都有自己的特色!

  3、展示学生作品:

  (1)请学生先谈自己的制作过程。

  (2)其他学生评价,谈最喜欢哪里,哪里设计好,技术手段用得好。

  4、教师肯定表扬。(师生掌声鼓励)

  七、总结:

  1、请同学们谈个人学习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个人电子名片,做了一次真正的小设计师,你们高兴吗?相信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更新的创意,设计更加出色的作品,让我们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板书设计:

  个人名片设计

  设计元素:姓名职业(职务身份) 爱好联系方式…… 设计风格:个性鲜明

  技术手段:WORD中插入艺术字、图片、文本框、自选图形 教学反思:

  1、教学课件主题网站,重点准备了技术支持和素材库,作为学生的学习支架,保证设计的顺利完成,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使信息技术真正发挥了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2、教学中,为了能使学生做好设计前的复习,通过“我来试试”中

  篇二:《个人名片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名片的要素、作用;

  (2)掌握图片、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的选择、插入与编辑方法;

  (3)熟练设置文本框格式,合理进行图文混排。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个人名片设计与制作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图文混排的搭配技巧,培养观察与审美能力;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进行名片设计、制作,学会如何根据应用需求,对文字、图片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创新设计,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将父母的职务写在自己的名片上,你有什么看法?”为题开展小组讨论活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体现协作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名片使用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设计 (一)教学内容设定

  1.Word2000软件中选择、插入与编辑图片、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的方法;

  2.Word2000软件中插入文本框、调整设置文本框格式,合理进行图文混排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综合应用课,虽然教学内容涉及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和文本框的插入、编辑、排版等多项操作技能,但是学生都已经掌握了这些技能的基本操作。本课例为了巩固以上操作,进一步凸显Word2000的排版功能,以“小名片秀风采”为活动主题开展创作活动。该主题活动既避免了单纯的技能操作教学,又让学生领略了Word2000文字处理技巧在实践层面的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实现图片、文字共存的艺术效果,为将来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本课例不仅仅着眼于技能综合练习,还注重结合“将父母的职务写在自己的名片上,你有什么看法?”等社会上某些不正常的名片使用现象开展交流讨论活动,向学生渗透人文教育,不仅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体现协作精神,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名片使用态度和价值观。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① 综合运用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和文本框,学会图文混排的方法和技巧; ② 树立正确使用名片的态度与价值观。 (2)教学难点

  根据职业特点选择恰当的名片表现形式,综合运用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和文本框,提高运用Word2000软件进行图文混排的能力。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例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因材施教,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融进以“小名片秀风采”为活动主题的创作活动中,让学生在教师、同学、Webquest教学网页的帮助下,通过“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逐渐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达成学习目标。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

  (1)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会使用Word2000软件的基本技巧;

  (2)学生对名片作用有初步了解,具备辨别是非、与人交流讨论的能力。

  2.学生的心理特征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好奇自信。虽然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是自控能力不强。而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本课例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学习、创作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指导、调控课堂秩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既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又注意训练学生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勇于创新、不懈探究的学习意识。当然,这都是长期、系统而细致的工作。

  3.学生的认知水平 一年级学生能够对抽象、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推论,但是仍然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且由于目的性不够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思维仍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还不能客观或全面地分析问题。因此,对初二年级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关键在于诱导、疏通与渗透。

  本课例的教学内容中,综合运用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和文本框等知识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自学很快就可以明白;图文混排的方法和技巧则有一定难度,学生需要借助教师点拨、教学网页指导的帮助,在实践过程中逐步了解、逐渐提升;对社会上名片使用现象的分析、理解仍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动态把握,适时引导、提炼、升华。

个人创意名片设计活动策划

  一、活动引言

  21世纪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激烈的就业竞争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无疑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古语曾曰: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大学生要想在济济求职人潮中脱颖而出,一张精美的名片就是事半功倍的利器。另一方面,当今的中国正在跨入一个小众传播时代,追求个性化的内容和内容专门化。“小众”传媒将越来越具有投放价值。明确的目标受众定位,使品牌文化的个性融入本土文化或全球文化的文化营销更具有杀伤力。而有吸引力的名片正顺应这股时代风潮,成为求职者问鼎人才市场的敲门砖。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趋向,名片的集散型传播已经成为世界上实际应用总量最多的'小型纸质小众传媒。名片作为一个人、一种职业的独立媒体,在设计上要讲究其艺术性。但它同艺术作品有明显的区别,它不像其他艺术作品那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可以去欣赏,去玩味。创意诠释海内外文化个性,整合传播各具个性的品牌logo,也已经成为名片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图素和字素。因此,无论对于即将携着精湛的技能踏上职场的应届毕业生,还是热血沸腾怀揣希冀迈入大学殿堂的新生,自主设计一份有条不紊,一张风格新颖,包罗万象的名片已成为应聘者持有的一件提升就业成功机会,为胜利就职添加筹码的有力武器。二、活动简介

  活动目的:名片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仅仅是社会人员的至爱,在大学里也广为流传,深受大学生的青睐,现在不少大学生已拥有自己的名片了,以便宣传自己。因此我系抓住这一时机,联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举办个人创意名片设计大赛,不仅能让两校学生发挥其创意设计,而且能让学生与社会进一步接轨,提升就业能力。

  2.活动主题:自主显风格,名片焕异彩

  3.活动主办方: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计算机系学生会、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信息工程与技术团总支、学生分会

  4.活动对象: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及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全体学生

  5.活动时间3月16日——4月5日

  三、活动流程策划书:

  此次“个人名片设计大赛”将在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与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同时进行,我校区分以下三个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报名参赛者先向班长报名,班长统一将本班参赛者的信息录入电子版报名表(excels表格,见附件一)。

  a.上交形式:将作品和作品简介表(附件二)以电子版的形式发至指定邮箱

  b.评选形式:根据评分标准由评委进行海选

  c.上交时间:3月26日

  第三阶段:决赛汇总两个学校最终选出的10份作品,挑选出最终获奖者

  a.比赛形式:参赛者对其作品进行展示,解说

  b.比赛时间:3月31日

  c.比赛地点:华师增城学院

  四、参赛要求和作品要求

  1、 参赛要求:

  (1)参赛者以个人的报名形式参加;

  (2)每人仅限报一个参赛作品;

  (3)参赛者需预先报名。

  注意:参赛者需向自己班的班长报名,班长再统一将报名表(excels表格,见附件一)

  命名格式:【上交日期】年级专业班级个人名片设计大赛报名表。(例如:【XX0319】10电信3班个人名片设计大赛报名表)发至邮箱。

  2、 作品要求:

  (1)作品是个人的名片创意设计;

  (2)作品必须包含标志、图案、文案【设计者的姓名(真实的)、职业、工作单位、联络方式(手机、e-mail)等】;

  (3)作品设计必须做到文字简明扼要,字体层次分明,强调设计意识,艺术风格新颖。

  (4)作品必须是电子版。

  (5)名片规格:90mm×50mm

  (6)作品要附上文字解说(word文档,见附件二)。上交时连同电子版名片打包发至指定邮箱。文件命名格式:【上交日期】名字 专业 名片设计大赛(例如:【XX0325】10电信3班名片设计大赛作品)

  五、评选要求和奖项设置

  1、 评选要求:

  (1)、是否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可识别性。

  (2)、是否具有媒介主体的工作性质和身份。

  (3)、是否有创意、别致、独特。

  (4)、是否符合持有人的业务特性。

  2、评分项目:

  (1)印象分(15分)

  (2)排版分(20分)

  (3)技术分(15分)

  (4)文字分(15分)

  (5)色彩分(20分)

  (6)创新分(15分)

  3、 奖项设置:

  (1)、一等奖:

  a. 名额:1名;

  b. 奖励:奖品和证书

  (2)、二等奖:

  a. 名额:2名;

  b. 奖励:奖品和证书

  (3)、三等奖:

  a. 名额:2名;

  b. 奖励:奖品和证书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信息工程与技术团总支、学生分会二〇一二年三月七日附件一:《个人创意名片设计大赛作品简介表》

《动物名片设计大赛》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如果能引导、启发学生自觉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自觉去发现、捕捉、感受生活,就能使他们“有东西可写”;如果能让学生自主写作,不拘文体甚至不必成文,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写,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使学生“能够写出来”;如果能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重视文字修改,让学生切切实实经历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就能使他们“能够写得好”。如此历练,势必会点燃学生习作的激情,“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会在写作的反复实践中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反映机制,获取可持续性发展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课前准备搜集喜欢的一种动物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三、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猜谜导入,激情引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我们一起来猜几个谜语,好吗?(用幻灯出示谜面)

  (1)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去南方,春天又来到。

  (2)头戴翡翠花帽,身穿锦绣缎袍,常把扇子展开,夸耀自己美貌。

  (3)脑袋像猫不是猫,身穿一件豹花衣。白天睡觉夜里叫,看到田鼠就吃掉。

  (4)小货郎,不挑担。背着针,满地窜。运送果子针上穿,遇到危险缩一团。

  (5)黑毛黑,白毛白,圆圆胖胖惹人爱,攀得高,爬得快,嫩竹野果当饭菜。

  (6)身体矫健又灵巧,身上穿件金钱袄,单独活动不结伴,能爬树来能跳高。

  2.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边读边想,看看谜底分别是什么。

  3.交流汇报。

  (谜底分别为:燕子、孔雀、猫头鹰、刺猬、熊猫、金钱豹)[意图:由猜谜切入,既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语言材料]

  4.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把谜底给猜出来了。看来,同学们对动物很感兴趣,一定很喜欢它们,是不是这样的?

  (二)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1.最近,在动物园里工作的一个朋友要我给他帮个忙,请我们班的同学为动物园里的动物设计名片。怎么样,有意思吧?愿意帮这个忙吗?好的,老师首先代表他谢谢你们。

  2.那么,你最想为哪种动物设计名片呢?为什么?

  3.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动物名片设计大赛”(板书:动物名片设计大赛),替你喜欢的动物设计一张名片,好不好?[意图: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创设特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销蚀畏惧作文的心理,使学生体会到作文是简单的、有意思的]

  (三)自主阅读,自主设计

  1.其实,给动物设计名片一点儿也不难,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叫薛爱华的同学设计的两张名片。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相信读了之后,一定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2.引导讨论:薛爱华是怎样给她喜欢的海洋动物设计名片的?

小小名片设计师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进一步了解名片的功能,初步学习设计名片。

  活动准备:教师--“名片树”两棵,上面悬挂各种各样的名片。

  幼儿--每桌上放有铅笔、模板、彩笔、卡纸、剪刀;学习书写数字、名字。

  活动过程:

  一 、总结故事中名片的功能

  1提问:小老虎来到森林以后,是什么帮助它认识了那么多的新朋友?后来,小老虎生病了,又是什么帮助它请来了河马医生?

  2小结:有了名片真好,既可以用它认识许多新朋友,又可以根据名片上的电话号码、地址与朋友保持联系。

  二、欣赏名片树上的各种各样的名片

  1提问:小朋友,平时,你们见过名片吗?见过谁的'名片?

  2我这里也有名片,还有两棵名片树呢!(出示名片树,幼儿观察名片的形、色、装饰方法)

  3小结:名片树上有各种各样的名片,都装饰得很漂亮。

  三、 进一步了解名片的功能,和设计名片的要素。

  1提问:刚才,我们看了各种各样的名片,你们知道名片有什么用?

  2小结:名片有各种用处,认识新朋友、与朋友保持联系、介绍自己单位的产品等。名片为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不少方便。

  3请幼儿当设计师为自己设计名片。要求幼儿不忘名字、电话等设计要素,还可以写上自己的班级。

  四、 幼儿设计名片

  教师巡回指导:名字、电话号码是否写清楚;是否会使用模具剪各种形状的名片;装饰得是否漂亮。

  五 相互交流

  1提问:你想把名片送给谁?为什么?(提醒幼儿可以把名片送给其他班级的小朋友。)

  2 幼儿,教师之间相互交换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