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标语

诗词大会现场标语汇集200条

2022-12-30 00:01繁星中文网

诗词大会现场标语汇集200条

中学生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素材汇总

  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飞花令便是酒令的一种,“飞花”二字则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中国诗词大会将飞花令简易化后作为一种比赛形式,要求选手轮番说出包含某个字的诗句。

  人们纷纷乐道在第四场飞花令中,夺冠选手武亦姝脱口而出《诗经》中《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其实在总决赛以“酒”为题的飞花令中,这位16岁的小姑娘与来自石家庄学院34岁的青年教师王子龙也有非常精彩的“切磋”表现。

  第一轮

  王: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二)

  武: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第二轮

  王: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二)

  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三国魏·曹操《短歌行》

  第三轮

  王: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武: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第四轮

  王: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

  武: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

  第五轮

  王: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武: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宋·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第六轮

  王: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唐·杜甫《登高》

  武: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唐·李白《将进酒》

  第七轮

  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武: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唐·王维《少年行》

  直至第八轮,王子龙说出“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被众人提醒重复后,一时没有想起更多的诗句。这位教师台风儒雅,离场前说自己参加比赛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爱上古诗词,还借用毛X《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一句来描述自己的'上下场。

  含“酒”的诗句还有许多,某羡慕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的闲情逸致;敬佩苏轼“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老当益壮;偶尔感怀刘过“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的时过境迁;也因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边塞征战生活而唏嘘。以酒会友,以诗行令,大概是人生惬意之最。不知诸位最爱的饮酒助兴之诗,是哪一句?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题库及答案

  题型一:点字成诗

  例题1:

  商 生 国 山

  依 女 多 不

  知 尽 亡 恨

  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

  例题2:

  零 骰 豆 珑

  尘 安 子 作

  碾 成 泥 落

  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

  题型二:飞花令

  “飞花令”本为古人行酒令的一种,原为按顺序吟诵带“花”字的诗词,答不上则罚酒。

  “中国诗词大会”中简化为两人依次吟诵带主题字的诗句。

  节选1:飞“春”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节选2:飞“月”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题型三:解字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中,“松风”指的是?

  A.吹拂松树的风

  B.一首古琴曲

  C.一篇文章

  D.一首古诗

  下面哪首诗中,没有使用“月亮”的意象?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C.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D.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中,“参”和“商”指的.是?

  A.两个人名

  B.两种动物

  C.两颗星星

  D.两种职业

  题型四:解句

  请选手根据提示,猜出以下诗句描绘的是我国哪座名山?

  提示一:扶摇九万里,未可诬齐谐

  提示二: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提示三: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某次考试结束后,一男学霸问老师:“画眉深浅入时无?”他的意思是:

  A.询问老师是否需要帮忙

  B.打听自己考试分数如何

  C.想知道自己和女学霸谁的成绩更好

  有一位旅客出行回来后冲洗照片,赫然发现一张不可能拍到的奇怪照片,这张照片的景象应该是:

  A.四面荷花三面柳

  B.绿树村边合

  C.古道西风瘦马

  D.三更画舫穿藕花

  题型五:解篇

  下列作品的内容都与美女西施有关,请问哪首作品的中心思想与其他几首不同?

  A.罗隐《西施》

  B.崔道融《西施滩》

  C.王安石《宰骸

  D.王维《西施咏》

  请根据下列作品猜诗谜: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A.灯笼

  B.石榴

  C.海棠

  D.昙花

  苏轼与好友张怀民夜游承天寺,请问他们不可能看到什么景象?

  A.小斋幽敞明朱曦

  B.提灯的萤火虫

  C.在松针稀疏处闪烁的小镇灯火

  D.慈乌夜啼

  参考答案:

  B D C 泰山 B D D C A

中国诗词大会题目及答案

  1. 古调虽自爱,______________。(《弹琴》唐·刘长卿)

  2. 岂伊地气暖,______________。(《感遇·其二》唐·张九龄)

  3.______________,青萝拂行衣。(《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李白)

  4.______________,新炊间黄粱。(《赠卫八处士》唐·杜甫)

  5. 世情恶衰歇,______________。(《佳人》唐·杜甫)

  6. 圣代无隐者,______________。(《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王维)

  7. 朝为越溪女,______________。(《西施咏》唐·王维)

  8. 樵人归尽欲,______________。(《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唐·孟浩然)

  9.______________,松声晚窗里。(《寻西山隐者不遇》唐·邱为)

  10.______________,胜因夙所宗。(《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唐·岑参)

  11. 吴中盛文史,______________。(《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唐·韦应物)

  12.______________,出行复悠悠。(《送杨氏女》唐·韦应物)

  13.______________,青松如膏沐。(《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唐·柳宗元)

  14. 黄云陇底白云飞,______________。(《古意》唐·李颀)

  15. 腹中贮书一万卷,______________。(《送陈章甫》唐·李颀)

  16.______________,请奏鸣琴广陵客。(《琴歌》唐·李颀)

  17. 请君试问东流水,______________。(《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

  18. 今我不乐思岳阳,______________。(《寄韩谏议》唐·杜甫)

  19.______________,未辞剪伐谁能送。(《古柏行》唐·杜甫)

  20. 昔有佳人公孙氏,______________。(《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唐·杜甫)

  21.______________,岂必局束为人}。(《山石》唐·韩愈)

  22. 一年明月今宵多,______________,有酒不饮奈明何?(《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唐·韩愈)

  23. 回看天际下中流,______________。(《渔翁》唐·柳宗元)

  24.______________,白首卧松云。(《赠孟浩然》唐·李白)

  25. 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26.______________,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唐·王维)

  27. 江山留胜迹,______________。(《与诸子登岘山》唐·孟浩然)

  28.______________,海鸥何事更相疑。(《积雨辋川庄作》唐·王维)

  29. 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________。(《客至》唐·杜甫)

  30.______________,春愁黯黯独成眠。(《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

  31. 何用别寻方外去,______________。(《同题仙游观》唐·韩)

  32. 昨夜星辰昨夜风,______________。(《无题》唐·李商隐)

  33.______________,万顷江田一鹭飞。(《利州南渡》唐·温庭筠)

  34. 谁爱风流高格调,______________。(《贫女》唐·秦韬玉)

  35.______________,犹带昭阳日影来。(《长信怨》唐·王昌龄)

  36. 云想衣裳花想容,______________。(《清平调·其一》唐·李白)

  37.______________,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唐·张旭)

  38. 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寒食》唐·韩翎)

  39. 行到中庭数花朵,______________。(《春词》唐·刘禹锡)

  40. 红颜未老恩先断,______________。(《后宫词》唐·白居易)

  41.______________,闲爱孤云静爱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唐·杜牧)

  42. 春风十里扬州路,______________。(《赠别·其一》唐·杜牧)

  43.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唐·李商隐)

  44.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______________。(《御街行》宋·范仲淹)

  45. 伤高怀远几时穷?______________。(《一丝花》宋·张先)

  46.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______________。(《浣溪沙》宋·晏殊)

  47. 人面不知何处,______________。(《清乐平》宋·晏殊)

  48. 浮生长恨欢娱少, ?(《木兰花》宋·宋祁)

  49. 岂知聚散难期,______________。(《曲玉管》宋·柳永)

  50. 两鬓可怜青,______________。(《生查子》宋·晏几道)

  51.______________,漏断人初静。(《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宋·苏轼)

  52.______________,暗随流水到天涯。(《望海潮》宋·秦观)

  53. 自在飞花轻似梦,______________,宝帘闲挂小银钩。(《浣溪沙》宋·秦观)

  54.______________,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宋·苏轼)

  55. 红烛自怜无好计,______________。(《蝶恋花》宋·晏几道)

  56. 念利名、______________,追往事、______________。(《戚氏》宋·柳永)

  57. 黯相望,______________,立尽斜阳。(《玉蝴蝶》宋·柳永)

  58. 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 ?(《八声廿州》宋·柳永)

  59.______________,夜寒空替人垂泪。(《蝶恋花》宋·晏几道)

《中国诗词大会》热播

  央视近日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在引起收视热潮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古典诗词图书的阅读。

  内在的文化,将我们与过去相连接,并因而拥有一种“产生新时间”的能力,在寻找心灵原乡的同时,向着更加开阔的天地奔涌而去

  新春伊始,《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第二季热播,能记诵2000多首诗词的女高中生惊艳大众,很多人在微信中玩起了“定制专属诗”……传统诗词,以这样的形式让人们感受诗心、让时代浸润古意。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渴慕,由此可见一斑。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传统的箭,说到底是射向未来的。“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思维和眼光来传承发展,才能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正考父三命而俯”的故事,告诫领导干部要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以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勉励党员干部学习理论也要有这三种境界……在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中,俯拾即是、信手拈来的用典,正是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型。

  戚戚于“故园何处”的浓浓乡愁,痛心于文物被拆的历史记忆,痴迷于古典名著的精神追求……涌动在现代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是文化的“还乡”与“寻根”。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井喷”,需求增加也凸显“供给侧”的不足。当前,对于开掘传统文化,还存在“三化”的`问题。一是“功利化”,忽视传统文化资源的公益性、教育性,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招牌赚钱牟利;二是“庸俗化”,恶搞戏说历史事实,大肆解构历史名人,任意颠覆文化常识,扭曲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三是“简单化”,不顾时代特征,不辨精华糟粕,对传统文化盲目推崇、照搬复制。那些既无历史又无文化的新建古城、古镇,那些唯利是图、喊出天价的私塾、读经班,一拥而上争抢名人出生地,荧屏充斥胡编乱造历史剧,都是这“三化”的现实表现。凡此种种,非但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反而让文化失色、让传统蒙尘。

  应该说,传统文化植根于历史语境,原样照搬到现代社会,很可能水土不服。更何况,传统从来就不是一个僵死的概念,正如历史学家所说的,我们总是在“发明传统”。从15世纪到19世纪,西方文化的创新,也正是通过古今对话来变革政治理念、调整经济政策、重新平衡政治秩序,由文化复兴迎来全面复兴。放眼中国,学者费正清曾指出,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思想具有“改革的能力”,能“通过重新树立其理想”,使这个古老国家生存下来。追寻传统并非一味复古,而是需要对传统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把传统文化的枝丫嫁接到现代中国的植株,让传统文化进入时代血脉。

  让传统文化进入时代血脉,需要激活“价值基因”。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物质财富的奇迹,却也伴随着心理失衡、价值失序、行为失范等问题,而矫正价值航向、涵养价值共识,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市场需要注入“以义为利”的道德血液;面对庸俗的拜金主义,社会需要标注“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建设山明水秀的美丽中国,政府需要树立“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面对一些人精神苦闷、价值虚无的“现代病”“西方病”,当今中国道德的重建、价值的重塑、心灵的重整,都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德、人文精神、思想理念的润泽与滋养。

  让传统文化进入时代血脉,需要舒展“生活场景”。传统文化既不该仅仅置于展厅,更不该胡乱堆放库房,前者只适于观赏赞叹,后者更无异于明珠投暗,而是应该真正成为融汇于日用伦常中的“活的文化”。流动时代,亲亲为大,“常回家看看”承欢父母膝下;陌生人社会,与人为善,给保洁大姐、快递小哥一个笑脸;网络世界,慎独慎隐,让虚拟空间更清朗……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理应如此交融。我们不可能回到穿汉服、着唐装的时代,摆几本线装书、放几个假古董只是附庸风雅,更遑论风水堪舆、求签问卦之类。让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活场景,转化为不可或缺的日常组成部分,才是最好的传承与发展。

  哲学家认为,内在的文化、意识,将我们与过去相连接,并因而拥有一种“产生新时间”的能力。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都需要回溯所从来处,开掘精神的河床、寻找心灵的原乡,最终向着更加开阔的天地奔涌而去。